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󵍇󵍄𠧘󵍆󵍈󵍉󵍊󵍋𠧺󵍏𡨊󵍑󵍃󵍌󵍓󵍎󵍅󵍂󵍐󵍒󵍔󵍍󵍕

說 明

正  字 A03606 虍-04-10
說文釋形
大徐本:手寫字手寫字(虎)行皃(貌)。从虍,文聲。讀若矜。臣鉉等曰:「文非聲。未詳。」(渠焉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虎行皃(貌)。从虍,文聲。讀若矜。(渠焉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虎行皃(貌)。从虍,文聲。楷書寫法:上作「虍」,末筆不鉤;下作「文」︰上作「亠」,下作一撇、一捺,捺之起筆不接上橫筆,寫法參「文」字。「榩」(B01799)、「鰬」(B06000)等字偏旁同此。按:此字或作「458d」,下半變易作「攵」,本典收為「虔」之異體字。
注  音 ㄑㄧㄢˊ
漢語拼音 qián
釋  義

1. 虎行之狀。《說文解字.虍部》:「虔,󵌛(虎)行皃(貌)。」

2. 強取、掠奪。《玉篇.虍部》:「虔,強取也。」《書經.呂刑》:「鴟義姦宄,奪攘矯虔。」《漢書.卷六.武帝紀》:「將百姓所安殊路,而撟虔吏因乘勢以侵蒸庶邪?」唐.顏師古.注引韋昭曰:「凡稱詐為矯,強取為虔。」

3. 殺害。《左傳.成公十三年》:「芟夷我農功,虔劉我邊陲。」漢.揚雄《方言》卷三:「虔、散,殺也。東齊曰散。青、徐、淮、楚之間曰虔。」《後漢書.卷八七.西羌傳.羌無弋爰劒》:「虔劉隴北,假僭涇陽。」

4. 恭敬有誠意。如:「虔誠」、「虔敬」。《字彙.虍部》:「虔,虎行兢兢有威,故謂敬為虔。」《左傳.成公十六年》:「虔卜於先君也。」漢.蔡邕〈鼎銘〉:「立節忠亮,世篤爾行。虔恪機任,守死善道。」《西遊記》第四○回:「三兄弟各辦虔心,牽著白馬,馬上馱著行李,找大路一直前進。」

5. 呆傻。元.關漢卿〈碧玉簫.黃召風虔〉曲:「黃召風虔,蓋下麗春園。」元.王曄〈殿前歡.書生俊俏卻無錢〉曲:「書生俊俏卻無錢,茶客村虔倒有緣,孔方兄教得俺心窯變。」

6. 截斷。《詩經.商頌.殷武》:「是斷是遷,方斵是虔松桷有梴。」漢.鄭玄.箋:「椹謂之虔。」《鹽山新志》卷二四:「今鹽俗截粱之穗曰虔,蓋古語之僅存者。」

7. 地名,今中國大陸江西省贛縣、信豐以東,興國、寧都以南地區。宋.王安石〈虔州學記〉:「虔於江南地最曠,大山長谷,荒翳險阻。」

8. 姓。先秦有虔天根。《通志.卷二九.氏族略五》:「虔氏,《風俗通》云:『陳留虔氏,黃帝之後。』又《莊子》有虔天根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