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󵋊󵋆󵋈󵋉󵋅󵋇

說 明

正  字 A03587 艸-15-19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大澤也。从艸,數聲。九州之藪:楊州具區,荊州雲夢,豫州甫田,青州孟諸,沇州大野,雝州弦圃,幽州奚養,冀州楊紆,并州昭餘祁是也。(蘇后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大澤也。从艸,數聲。九州之藪:楊州具區,荊州雲夢,豫州甫田,青州孟諸,兗州大野,雝州弦圃,幽州奚養,冀州楊紆,并州昭餘祁是也。(蘇后切)
字樣說明 上作「艹」,四畫。下作「數」︰左作「婁」,上長橫兩端出頭,中豎下不出頭,下作「女」,下橫改斜挑;右作「攵」,捺之起筆不觸撇、橫,寫法同「數」字。
注  音 ㄙㄡˇ
漢語拼音 sǒu
釋  義

1.密生雜草之湖澤、沼澤。《說文解字.艸部》:「藪,大澤也。」《楚辭.屈原.九章.惜往日》:「君無度而弗察兮,使芳草為藪幽。」《國語.楚語下》:「又有藪曰雲連徒洲,金木竹箭之所生也。」

2.人物聚集之地。《書經.武成》:「為天下逋逃主,萃淵藪。」漢.蔡邕〈胡廣黃瓊頌〉:「惟道之淵,惟德之藪。」

3.草。《詩經.小雅.伐木》:「伐木許許,釃酒有藇。」漢.毛亨.傳:「以筐曰釃,以藪曰湑。」唐.孔穎達.疏:「藪,草也。」

4.草野、鄉野。晉.湛方生〈後齋〉詩:「解纓復褐,辭朝歸藪。」晉.石崇〈思歸引序〉:「晚節更樂放逸,篤好林藪,遂肥遁於河陽之別業。」

5.求。通「搜」。清.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.需部》:「藪,假借為搜。」《廣雅.釋詁三》:「藪,求也。」《晉書.卷四六.列傳.李重》:「耽道窮藪,老而彌新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