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󵊞󵊝󵊠󵊟󵊛󵊜

說 明

正  字 A03585 艸-15-19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屏也。从艸,潘聲。(甫煩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屏也。从艸,潘聲。(甫煩切)
字樣說明 上作「艹」,四畫。下作「潘」︰右半之「番」,上作「釆」,不作「采」,且末捺改頓筆;下作「田」,寫法參「潘」字。
注  音 ㄈㄢˊ
漢語拼音 fán
釋  義

1. 屏障、保衛。《說文解字.艸部》:「藩,屏也。」《左傳.定公四年》:「昔武王克商,成王定之,選建明德,以藩屏周。」晉.左思〈詠史〉詩八首之三:「吾希段干木,偃息藩魏君。」

2. 籬笆。如:「藩籬」。《易經.大壯卦.九三》:「羝羊觸藩,不能退。」《晉書.卷九二.文苑列傳.左思》:「遂構思十年,門庭藩溷,皆著筆紙,遇得一句,即便疏之。」宋.范成大〈復自姑蘇過苑陵至鄧步出陸〉詩:「漿家饋食槿為藩,酒市停驂竹廡門。」

3. 車兩邊的遮風。《儀禮.既夕禮》:「主人乘惡車,白狗幦、蒲蔽。」漢.鄭玄.注:「蔽,藩。」唐.賈公彥.疏:「車兩邊禦風為藩。」又可指有帷障的車子。《左傳.襄公二十三年》:「以藩載欒盈及其士。」晉.杜預.注:「藩,車之有障蔽者。」

4. 邊疆地區。《周禮.夏官.職方氏》:「乃辨九服之邦國:……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。」唐.賈公彥.疏:「以其最在外,為藩籬,故以藩為稱。」

5. 古代諸侯王之封國、屬地。《漢書.卷一四.諸侯王表》:「而藩國大者夸州兼郡,連城數十。」三國魏.曹植〈贈白馬王彪.詩序〉:「後有司以二王歸藩,道路宜異宿止。」

6. 唐代初年在重要各州置都督府,後在邊陲各地置十節度使,稱為藩鎮,略稱藩。唐.高適〈人日寄杜二拾遺〉詩:「身在遠藩無所預,心懷百憂復千慮。」

7. 遮掩。《荀子.榮辱》:「以相持養,以相藩飾。」晉.袁宏《後漢紀.范丹傳》:「(丹弟子)載柴將藩之。」

8. 姓。如漢代有藩嚮。《萬姓統譜.元韻》:「藩,漢藩嚮,字嘉景,魯國人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