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󵊙󵊚

說 明

正  字 A03584 艸-14-18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香艸也。从艸,熏聲。(許云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香艸也。从艸,熏聲。(許云切)
字樣說明 上作「艹」,四畫。下作「熏」︰下从「黑」,「囗」中豎筆左右作點、撇,與「重」不同,寫法參「熏」(B02423)字、「燻」字。
注  音 ㄒㄩㄣ
漢語拼音 xūn
釋  義

1. 植物名。豆科零陵香屬,多年生草本。葉細長,對生,赤花,黑實,具香氣。可去臭氣,治傷寒、頭痛及腰痛等。亦稱為「蕙草」。《說文解字.艸部》:「薰,香草也。」《左傳.僖公四年》:「一薰一蕕,十年尚猶有臭。」晉.杜預.注:「薰,香草。」南朝梁.沈約〈奏彈王源〉:「薰蕕不雜,聞之前典。」

2. 有刺激氣味的菜。如:薑、蒜。三國魏.嵇康《養生論》:「薰辛害目。」南朝梁.宗懍《荊楚歲時記》引周處《風土記》:「元旦造五辛盤,正元日五薰鍊形,五辛所以發五臟之氣。」

3. 香氣。南朝梁.江淹〈別賦〉:「閨中風暖,陌上草薰。」唐.李善.注:「薰,香氣也。」宋.歐陽修〈踏莎行.候館梅殘〉詞:「候館梅殘,溪橋柳細。草薰風暖搖征轡。」

4. 煙氣。晉.陸機〈演連珠〉五○首之二四:「尋煙染芬,薰息猶芳。」

5. 溫暖的、和煦的。唐.白居易〈首夏南池獨酌〉詩:「薰風自南至,吹我池上林。」宋.王沂孫〈齊天樂.一襟餘恨宮魂斷〉詞:「謾想薰風,柳絲千萬縷。」

6. 溫和的樣子。《莊子.天下》:「薰然慈仁,謂之君子。」唐.陸德明《經典釋文.卷二八.莊子音義下》:「薰然,溫和貌。」

7. 以火灼炙、燒灼。通「熏」。如:「薰魚」、「薰肉」。晉.潘岳〈馬汧督誄〉:「將穿城響作,因焚穬火薰之,潛氐殲焉。」宋.黃庭堅〈贈別李次翁〉詩:「利慾薰心,隨人翕張。」

8. 感染、感化。如:「薰陶」。南朝梁.蕭統〈講席將畢賦三十韻詩依次用〉:「慧義比瓊瑤,薰染猶蘭菊。」唐.韓愈〈爭臣論〉:「晉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。」宋.程頤〈論經筵第一劄子〉:「今士大夫家善教弟子者,亦必延名德端方之士,與之居處,使之薰染成性。」

9. 教訓。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○回:「他那意思,想著要把乾綱振起來,薰她一薰。」

10. 姓。《廣韻.平聲.文韻》:「薰,亦姓,出何氏《姓苑》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