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󴼵󰝁󰝅󴼴󴼶󴼳󴼷

說 明

正  字 A03428 艸-02-06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冰臺也。从艸,乂聲。(五蓋切)

段注本:手寫字,仌(冰)臺也。从艸,乂聲。(五蓋切)

字樣說明

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冰臺也。从艸,乂聲。楷書寫法:上作「艹」,四畫。下半作「乂」︰作一撇、一捺。「哎」、「餀」(B05724)等字偏旁同此。若為左偏旁時,末捺改頓筆,如:「鴱」(B06070)字。

注  音 ˋˋ
漢語拼音 ㈠ài ㈡yì
釋  義

ˋ

1. 菊科艾屬,多年生草本。莖質硬。葉具香氣,互生,呈長卵形,葉背密生白毛。秋天開淡黃或淡褐色花。葉揉成艾絨,可作印泥,亦可灸病。《說文解字.艸部》:「艾,冰臺也。」《孟子.離婁上》:「今之欲王者,猶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」宋.朱熹.注:「艾,草名,所以灸者,乾久益善。」或稱為「艾草」、「白艾」、「冰臺」。

2. 美好、漂亮之人。《孟子.萬章上》:「知好色,則慕少艾。」漢.趙岐.注:「艾,美好也。」清.孔尚任《桃花扇》第三六齣:「積得些金帛,娶了些嬌艾。」

3. 比喻長者、年老之人。《史記.卷四.周本紀》:「瞽史教誨,耆艾脩之。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養氣》:「凡童少鑒淺而志盛,長艾識堅而氣衰。」

4. 培養、養育。《詩經.小雅.南山有臺》:「樂只君子,保艾爾後。」漢.毛亨.傳:「艾,養;保,安也。」《國語.周語上》:「樹於有禮,艾人必豐。」

5. 盡、斷絕、停止。如:「方興未艾」。《詩經.小雅.庭燎》:「夜如何?其夜未艾。」《左傳.哀公二年》:「雖克鄭,猶有知在,憂未艾也。」

6. 姓。如清代有艾元征。

ˋ

治理。通「乂」。《詩經.小雅.小旻》:「或哲或謀,或肅或艾。」漢.毛亨.傳:「艾,治也。」《史記.卷二八.封禪書》:「漢興已六十餘歲矣,天下艾安。」

⇒「刈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