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3403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,市居曰舍。从亼;屮,象屋也。口,象築也。(始夜切) 段注本:,市居曰舍。从亼、、。象屋也。象築也。(始夜切) |
字樣說明 |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」,市居曰舍。从亼;屮,象屋也。口,象築也。楷書寫法:上作撇、捺,下作「舌」︰上作「干」,起筆為橫非撇。「捨」字偏旁同此。若為左偏旁時,捺筆改頓點,如︰「舒」字。按:此字部首今歸入「舌部」,往往被誤為「人」、「干」、「口」等部。 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shè ㈡shě |
釋 義 | ㈠ 1. 客宿之處。《說文解字.集部》:「舍,市居曰舍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此市字非買賣所之,謂賓客所之也。」 2. 安置。《集韻.入聲.昔韻》:「舍,置也。」《戰國策.魏策二》:「王不如舍需於側,以稽二人者之所為。」 3. 本指軍隊駐紮一夜,引申為一宿、一夜。《左傳.莊公三年》:「凡師一宿為舍,再宿為信,過信為次。」《莊子.天道》:「吾聞夫子聖人也,吾固不辭遠道而來願見,百舍重研,而不敢息。」 4. 住宿、居住。《左傳.宣公二年》:「宣子田於首山,舍於翳桑。」清.蒲松齡《聊齋志異.卷七.鞏仙》:「道士舍秀才家,恒中夜不歸。」 5. 房屋、住宅。如:「宿舍」、「茅舍」。《廣韻.去聲.禡韻》:「舍,屋也。」唐.韓愈〈感春〉詩之二:「平明出門暮歸舍,酩酊馬上知為誰。」宋.陸游〈居室記〉:「舍後及旁,皆有隙地,蒔花百餘本。」 6. 謙稱自己的住所。如:「敝舍」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二:「兩位不棄,老拙便請到寒舍裡面,盤桓一盤桓。」 7. 對人謙稱自己卑幼之親屬或親戚。如:「舍妹」、「舍親」。《西遊記》第四七回:「舍弟有個兒子,也是偏出,今年七歲了,取名喚做陳關保。」 8. 宋元時代稱顯貴人家子弟。多見於元人小說、戲曲。元.關漢卿《救風塵》第一折:「自家鄭州人氏,周同知的孩兒周舍是也。」元.武漢臣《玉壺春》第二折:「近日有個客人,姓甚喚做甚舍。」 9. 飼養牲畜之處。如:「豬舍」、「牛舍」。 10. 量詞。古代計算行軍裡數之單位。三十里為一舍。如:「退避三舍」。《左傳.僖公二十三年》:「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,晉、楚治兵,遇於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」 ㈡ 1. 放棄、放下。通「捨」。《論語.雍也》:「犛牛之子騂且角,雖欲勿用,山川其舍諸?」《荀子.勸學》:「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。」 2. 除去、除開。《孟子.公孫丑下》:「當今之世,舍我其誰也?」 3. 止息、停止。《論語.子罕》:「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。」 ⇒「捨」之異體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