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𠒍󴸢󴸡󴸟󴸠󴸣󴸞

說 明

正  字 A03394 臼-02-08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束縛捽抴為臾。从申,从乙。臣鉉等曰:「乙,屈也。」(羊朱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束縛捽抴為手寫字手寫字。从手寫字,从乙。(羊朱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从申,从乙。楷書寫法:上作「臼」,中作「人」,共八畫。「庾」、「萸」、「諛」(B04684)等字偏旁同此。若為左偏旁,末捺改頓筆,如:「斞」(B01495)字。按:此字上部或作「手寫字」,與篆形較為近似,標準字體採「臾」形為正字。
注  音 ˊㄩㄥˇ
漢語拼音 ㈠yú ㈡yǒng
釋  義

ˊ

1. 捆綁拖拉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申部》:「臾,束縛捽抴為臾曳。」

2. 「須臾」:

⑴ 片刻、暫時。《荀子.勸學》:「吾嘗終日而思矣,不如須臾之所學也。」宋.蘇軾〈舟中夜起〉詩:「此生忽忽憂患裡,清境過眼能須臾。」

⑵ 延年。《史記.卷九二.淮陰侯列傳》:「足下所以得須臾至今者,以項王尚存也。」

3. 姓。如春秋時晉國有臾駢。

ㄩㄥˇ

慫恿。《漢書.卷四四.淮南衡山濟北王傳.衡山王劉賜》:「衡山王以此恚,與奚慈、張廣昌謀,求能為兵法候星氣者,日夜縱臾王謀反事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