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A00354-004

說 明

正  字 A00354 刀-07-09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鞞也。一曰析也。从刀,肖聲。(息約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鞞也。从刀,肖聲。一曰析也。(息約切。按當依《廣韻》私妙切)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肖」︰上作一豎、左點、右撇,為「小」作上偏旁寫法;下之「手寫字」,中作點、挑,與「月」不同,寫法參「肖」字。「揱」(B01355)、「箾」(B03230)、「萷」(B03951)等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㈠(讀音)ㄒㄩㄝˋ ㈡(語音)ㄒㄧㄠ
漢語拼音 ㈠(讀音)xuè ㈡(語音)xiāo
釋  義

㈠(讀音)ㄒㄩㄝˋ

1. 刀鞘。《說文解字.刀部》:「削,鞞也。」漢書卷九一貨殖傳宣曲任氏》:「質氏以灑削而鼎食」

2. 分割。《說文解字.刀部》:「削,一曰:『析也。』」《戰國策.齊策一》:「夫齊,削地而封田嬰,是其所以弱也。」

3. 兩刃曲刀。《淮南子.本經》:「公輸、王爾,無所錯其剞手寫字削鋸。」

4. 以刀具切割或括除物體表層。如:「削皮」、「削鉛筆」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為天子削瓜者副之。」

5. 減弱。如:「削滅」、「削弱」、「國勢日削」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:「魯之削也滋甚。」漢.應劭《風俗通義》卷一:「魏不用公子無忌,故國削以至於亡。」

6. 刪除、革除。《史記.卷四七.孔子世家》:「至於為春秋,筆則筆,削則削。」《資治通鑑》卷二三六:「俱文珍等惡其專權,削去翰林之職。」

7. 搜括。宋.張詠〈悼蜀四○韻〉:「佞罔天子聽,所利唯剝削。」明.余繼登《典故紀聞》卷一二:「非盜府庫之錢糧則削生民之膏血。」

8. 陡峭如刀削狀。:「削壁懸崖峻,薜蘿草木穠。」

9. 責怪。如:「他剛剛被老師削了一頓。」

㈡ㄒㄧㄠ,ㄒㄩㄝˋ之語音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