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𥀵󴶅󴶄󴶆󴶂󴶃

說 明

正  字 A03380 肉-16-20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皮也。从肉,盧聲。手寫字,籀文臚。(力居切)

段注本:手寫字皮也。从肉,盧聲。手寫字,籒(籀)文臚。(力居切)

字樣說明

左半作「手寫字」︰中作點、挑,與「月」不同。右半作「盧」︰上半作「𧆨」──上「虍」之撇筆拖長,末筆不鉤,下作「田」;下半「皿」之中作兩豎;寫法參「盧」字。按:此字《說文解字》本為皮膚字之正篆,後世通行作「膚」。

注  音 ㄌㄨˊ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皮膚。今作「膚」。《說文解字.肉部》:「臚,皮也。……膚,籀文臚。」

2. 上腹部。《廣韻.平聲.魚韻》:「臚,腹前曰臚。」漢.史游《急就篇》卷四:「寒氣洩注腹臚脹。」唐.柳宗元〈志從父弟宗直殯〉:「得上氣病,臚脹奔逆。」

3. 陳列。《廣韻.平聲.魚韻》:「臚,陳序也。」《史記.卷一五.六國年表》:「臚於郊祀。」《福惠全書.卷六.錢穀部.總論》:「今僅臚列其要,以俟採擇焉。」

4. 流傳、傳述。《國語.晉語六》:「風聽臚言於市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五○.列傳.齊映》:「映為人白皙長大,言音鴻爽,故帝常令侍左右,或前馬臚傳詔旨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