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󴵗󴵘󴵕󴵖󴵙

說 明

正  字 A03375 肉-13-17
說文釋形 「臉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手寫字」︰中作點、挑,與「月」不同;右半作「僉」︰「人」下短橫,不接撇、捺;雙「口」下皆作撇、點,撇上觸於「口」,寫法參「僉」(B00155)字、「儉」字。
注  音 ㄌㄧㄢˇ
漢語拼音 liǎn
釋  義

1. 面頰。《集韻.琰韻》:「臉,頰也。」《正字通.肉部》:「臉,面臉,目下頰上也。」唐.王昌齡〈採蓮曲〉二首之二:「荷葉羅裙一色裁,芙蓉向臉兩邊開。」五代十國.歐陽炯〈菩薩蠻.翠眉雙臉新妝薄〉詞:「翠眉雙臉新妝薄。」

2. 面部。如:「洗臉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二四回:「寶玉便把臉湊在脖項,聞那香油氣,不住用手摩娑,其白膩不在襲人之下。」

3. 情面。如:「賞臉」、「無臉見人」。《文明小史》第一○回:「千萬你看我的薄臉,賞我一個面子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五二回:「設或將來虧折了,不彀還你,那時叫我拿甚麼臉來見你?」

4. 面部之表情、態度。如:「翻臉」。《西遊記》第四一回:「他兩個也不論親情,一齊變臉,各使神通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五○回:「洋老總是極有涵養的,只得陪著笑臉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