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𡱂󴵂𡱒󴵁󴵃𦞠󴵀𩪡𩪔

說 明

正  字 A03372 肉-13-17
說文釋形

「臀」《說文》作「手寫字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髀也。从尸下丌居几。臣鉉等曰:「丌、几皆所以凥止也。」手寫字手寫字或从肉、隼。手寫字手寫字或从骨,手寫字聲。(徒魂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髀也。从手寫字手寫字凥几。手寫字手寫字或从肉、隼。手寫字手寫字或从骨,手寫字聲。(徒魂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正篆作「手寫字」,髀也。从尸下丌居几。重文或作「手寫字」,从骨,殿聲。段玉裁注云:「今《周易》、《春秋》、《考工記》皆作臋,从肉。」後通行作「臀」,楷書寫法:上作「殿」︰左半上作「尸」,下作「共」,末二筆不接上橫;右半「殳」之次筆不鉤,寫法參「殿」字。下作「手寫字」︰中作點、挑,與「月」不同。按:本典收「臋」為「臀」之異體字;又另收「手寫字」(C02634)為罕用字,且兼為「臀」之異體。
注  音 ㄊㄨㄣˊ
漢語拼音 tún
釋  義

1. 人或某些動物身體後部兩腿上端與腰相連之部位。如:「扭腰擺臀」、「掇臀捧屁」。《玉篇.肉部》:「臋(臀),尻也。」《易經.夬卦.九四》:「臀無膚,其行次且。」《國語.周語下》:「且吾聞成公之生也,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。」俗稱「屁股」。

2. 器物之底部。《字彙.肉部》:「臀,又底也。」《周禮.冬官考工記.栗氏》:「其臀一寸,其實一豆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