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󰞓󰞔𠜜󰡱󰞙

說 明

正  字 A00349 刀-06-08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棓把也。从刀,手寫字聲。(古八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掊杷也。从刀,手寫字聲。(古八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从刀,手寫字聲。楷書寫法:左半作「手寫字」:上作一撇,與「舌」上作一橫有異。凡从此偏旁之字,多與ㄍㄨㄚ、ㄎㄨㄛˋ等音相近。如︰「括」、「活」、「話」、「颳」等字。「舌」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从干口會意,上作「干」,「恬」、「甜」等字偏旁同此,參「舌」字。本典收「手寫字」為「手寫字」(C01053)之異體字。
注  音 ㄍㄨㄚ
漢語拼音 guā
釋  義

1. 把零散的穀物聚攏。《說文解字.刀部》:「刮,掊把也。」清.王筠《說文解字句讀.弟四下》:「所謂掊把者,摟而聚之也。」

2.用刀削去物體表面之物。如:「刮鬍子」、「刮魚鱗」。《玉篇.刀部》:「刮,削也。」唐.韓愈〈進學解〉:「爬羅剔抉,刮垢磨光。」宋.蘇軾〈東坡〉詩八首之八:「刮毛龜背上,何時得成氈。」

3.擦拭。如:「刮目相看」。《三國志.卷五四.吳書.周瑜魯肅呂蒙傳.呂蒙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傳》:「士別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」《資治通鑑.卷三九.漢紀三一.淮陽王更始元年》:「更始羞怍,俛首刮席,不敢視。」

4.吹襲。同「颳」。唐.岑參〈冬夕〉詩:「浩汗霜風刮天地,溫泉火井無生意。」

5.除。唐.杜甫〈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〉詩:「太常樓船聲嗷嘈,問兵刮寇趨下牢。」

6.比喻剝削、聚斂。如:「搜刮財物」。《新唐書.卷二一三.藩鎮淄青橫海列傳.程日華》:「馬瘠,士飢死,刺史不棄豪髮卹吾急,今刮地以去,吾等何望?」

7.比喻訓斥、責罵。如:「他被上司刮了一頓。」



⇒「颳」之異體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