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3331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![]() 段注本: ![]() ![]() |
字樣說明 | 左半作「![]() 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fǔ ㈡pú |
釋 義 | ㈠ 1. 乾肉。如:「鹿脯」、「肉脯」。《說文解字.肉部》:「脯,乾肉也。」《周禮.天官.膳夫》:「凡王之稍事,設薦脯醢。」《論語.鄉黨》:「沽酒市脯不食,不撒薑食,不多食。」 2. 使之成為肉乾。《戰國策.趙策三》:「鄂侯爭之急,辨之疾,故脯鄂侯。」晉.苻洪《諫殺朱軌》:「象箸玉杯,截脛剖心,脯賢刳孕,故其亡也忽焉。」 3. 晾乾脫水之果肉。如:「桃脯」、「杏脯」、「瓜脯」。《周禮.天官.臘人》:「凡祭祀共豆脯,薦脯、膴、胖凡臘物。」《晉書.卷六二.列傳.祖逖》:「玄酒忘勞甘瓠脯,何以詠恩歌且舞。」元.吳萊〈憶寄方子清時子清久留吳中〉詩:「生徒脩棗脯,祭品授葅臡。」 ㈡ 胸部。如:「雞脯」。元.陳以仁《存孝打虎》第二折:「大拳頭搵住嘴縫,闊腳板踏住胸脯。」《水滸傳》第九回:「林沖起身時,只見那個教師入來,歪戴著一頂頭巾,挺著脯子,來到後堂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