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󴯊󴯅󴯆𡧢𥤰󴯄󴯃󴯉󴯇󴯈𠕎

說 明

正  字 A03288 肉-00-06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胾肉。象形。凡肉之屬皆从肉。(如六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胾肉。象形。凡肉之屬皆从肉。(如六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胾肉,象形。楷書寫法:「冂」內上下各作撇、點,上撇須出頭。獨用及部分下偏旁時如此,如︰「腐」、「朒」(B01601)等字。若為左偏旁及一般下偏旁時,變形作「手寫字」,左筆作撇,內作點、挑,輕觸左右筆,如︰「股」、「脣」等字。此字為左、下偏旁時,俗寫多與「月」混同,以致「肉」、「月」兩部難分,標準字體遂析分兩形,「月」中作兩橫,與「手寫字」不同。凡與「肉」義相關之字,概作「手寫字」旁,如︰「育」、「肙」、「肴」等字。作上偏旁時,或變易作「手寫字」,如「然」、「祭」等字。
注  音 ㄖㄡˋ ㈡(又音)ㄖㄨˋ
漢語拼音 ㈠ròu ㈡(又音)rù
釋  義

ㄖㄡˋ

1. 用以食用的禽獸肉。如:「雞肉」、「酒池肉林」。《說文解字.肉部》:「肉,胾肉。」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庖有肥肉,廄有肥馬。」《金史.卷三一.禮志四》:「司徒又跪以胙肉進,皇帝受以授左右。」

2. 指人類包覆骨骼的組織或身體。如:「皮開肉綻」、「靈肉一致」、「肉體」。《韓非子.八說》:「沐者有棄髮,除者傷血肉。」宋.洪邁《夷堅丁志.卷八.雷擊王四》:「趨視之,二百錢乃在其脅下皮內,與血肉相連。」

3. 平凡、膚淺。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四○:「景色奇,士女齊,滿街衢遊人如蟻。大多來肉眼愚眉。」

4. 蔬果皮核以外的部分。如:「果肉」。漢.蔡邕〈為陳留太守上孝子狀〉:「舅偃哀其嬴劣,嚼棗肉以哺之,未見食。」宋.沈括.《夢溪筆談.卷二四.雜誌一》:「閩中荔枝,核有小如丁香者,多肉而甘。」

5. 使長肉。《國語.吳語》:「君王之於越也,繫起死人而肉白骨也。」《周書.卷一一.列傳.晉蕩公護》:「一得奉見慈顏,永畢生願。生死肉骨,豈過今恩。」

6. 專供食用的。如:「肉鴿」、「肉鴿」、「肉畜」。

7. 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ㄖㄨˋㄖㄡˋ之又音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