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󴮡󴮟󴮎󴮝󴮙󴮄󴮦󴮍󴮒󴮖󴮩𢙻𦘛󴮕󴮚󴮑󴮧󴮘󴮈󴮌󴮏󴮣󴮞󴮊󴮗󴮉󴮤󴮐󴮜󴮓󴮆󴮇󴭿󴭽󴭾󴮅󴮂󴮃󴮠󴮋󴭻󴭼󴮁𦘝󴭺󴮨󴮢󴮥󴮛󴮔󴮀

說 明

正  字 A03286 聿-08-12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持事振敬也。从𦘒在𣶒上,戰戰兢兢也。手寫字,古文肅,从心,从卪。(息逐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持事振敬也。从𦘒在𣶒上,戰戰兢兢也。手寫字,古文肅,从心、卪。(息逐切)

字樣說明

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持事振敬也,从𦘒手寫字上,戰戰兢兢也。楷書寫法:上半中橫筆右須出頭;下半左作豎撇,撇內左上作一豎彎折左;右上作一豎彎折右,右作一直豎;中作一橫筆,輕觸左右筆;豎撇內之左下作一橫折,豎筆內之右下,以短橫、短豎收筆。此字之筆順特點,即內左上、左下、右上皆作單折筆,右下收筆時,方作橫、豎兩筆,此字全字共十二畫。「嘯」、「簫」、「蕭」、「繡」、「鏽」等字偏旁同此。按: 本典收「𦘒」(C10832)為罕用字;收「手寫字」為「淵」之異體字。

注  音 ㄙㄨˋ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恭敬。《說文解字.聿部》:「肅,持事振敬也。」《左傳.僖公二十三年》:「其從者肅而寬,忠而能力。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書記》:「黃香奏牋於江夏,亦肅恭之遺式矣。」

2. 莊嚴。如:「嚴肅」、「肅穆」。《禮記.玉藻》:「言容詻詻,色容厲肅。」《呂氏春秋.孟夏紀.尊師》:「和顏色,審辭令;疾趨翔,必嚴肅。」

3. 引導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然後出迎客,客固辭,主人肅客而入。」漢.鄭玄.注:「肅,進也。」《明史.卷二八三.儒林列傳二.羅洪先列傳》:「父每肅客,洪先冠帶行酒、拂席、授幾甚恭。」

4. 敬畏。《漢書.卷七三.韋賢傳》:「皇帝祇肅舊禮,尊重神明,即告於祖宗而不敢失。」《後漢書.卷二.顯宗孝明帝紀》:「故吏稱其官,民安其業,遠近肅服,戶口滋殖焉。」

5. 急迫、嚴峻。《禮記.禮運》:「刑肅而俗敝,則法無常。」漢.鄭玄.注:「肅,駿也。」。《漢書.卷四六.萬石衞直周張傳.張𢿛》:「是以其教不肅而成,不嚴而治。」

6. 戒備、整飭。如:「整肅」、「肅貪」。三國魏.曹植〈應詔〉詩:「命彼掌徒,肅我征旅。」《後漢書.卷六七.黨錮列傳.岑晊》:「褎善糾違,肅清朝府。」

7. 斂縮、萎縮。《禮記.月令》:「季春行冬令,則寒氣時發,草木皆肅。」宋.張掄〈醉落魄.秋高氣肅〉詞:「秋高氣肅,西風又拂盈盈菊。」

8. 用於書信之敬詞。如:「手肅」、「端肅」、「拜肅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