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󴬵𢕈󴬲󴬴󴬸󴬶󴬹󴬳󴬺󴬻󴬷

說 明

正  字 A03278 耳-11-17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生而聾曰聳。从耳,從省聲。(息拱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生而聾曰𢕈(聳)。从耳,從省聲。(息拱切)

字樣說明 上作「從」︰右上作「从」,捺筆改頓;右下為「止」之變易,末筆作捺,寫法參「從」字。下半之「耳」,下橫筆右穿豎筆。
注  音 ㄙㄨㄥˇ
漢語拼音 sǒng
釋  義

1. 天生聽覺遲鈍或聽不到聲音。《說文解字.耳部》:「聳,生而聾曰聳。」漢.馬融〈廣成頌〉:「子野聽聳,離朱目眩。」宋.洪适《隸釋.卷九.繁陽令楊君碑》:「有司聳昧,莫能識察。」

2. 直立、高起。如:「聳肩」。《龍龕手鑑.耳部》:「聳,高也。」晉.陶淵明〈和郭主簿〉詩二首之二:「陵岑聳逸峰,遙瞻皆奇絕。」南朝梁.簡文帝〈登烽火樓〉詩:「聳樓排樹出,郤堞帶江清。」唐.符載〈送盧侍御史赴王令公幕序〉:「神宇聳峙,襟靈爽拔。」

3. 勸勉、鼓勵。《字彙.耳部》:「聳,勸也。」《國語.楚語上》:「教之春秋,而為之聳善,而抑惡焉,以戒勸其心。」唐.姚崇〈冰壺誡〉:「固當聳廉勤之節,塞貪競之門。」

4. 驚駭、驚動。通「竦」。如:「聳人聽聞」、「危言聳聽」。《後漢書.卷六○下.蔡邕列傳》:「吾心聳然,惟恐螳蜋之失之也,此豈為殺心而形於聲者乎?」唐.劉禹錫〈觀柘枝舞〉詩二首之二:「體輕似無骨,觀者皆聳神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