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󴪌󴪋𤓐󴪊󴪍

說 明

正  字 A03267 耳-04-10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耳箸頰也。从耳,烓省聲。杜林說:「耿,光也。从光,聖省。凡字皆左形右聲。」杜林非也。徐鍇曰:「凡字多右形左聲,此說或後人所加,或傳寫之誤。」(古杏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耳箸頰也。从耳,烓省聲。杜林說:「耿,光也。从光,聖省聲。凡字皆左形又聲。」杜說非也。(古杏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从耳,烓省聲。楷書寫法:左半「耳」之下橫筆斜挑,不穿右豎筆。右半作「火」︰末筆作捺,寫法參「火」字。「褧」(B04545)字偏旁同此,因下構件較寬,「火」之捺筆改頓。按:「烓」(B02382),本典收為次常用字。
注  音 ㄍㄥˇ
漢語拼音 gěng
釋  義

1. 耳朵貼著於臉頰。《說文解字.耳部》:「耿,耳箸頰也。」

2. 明亮、光明。如:「耿月」。《說文解字.耳部》:「耿,杜林說:『耿,光也。』」《書經.立政》:「以覲文王之耿光,以揚武王之大烈。」《楚辭.屈原.離騷》:「跪敷衽以陳辭兮,耿吾既得此中正。」

3. 照耀。《國語.晉語三》:「若入,必伯諸侯以見天子,其光耿於民矣。」宋.陸游〈西村〉詩:「一首清詩記今夕,細雲新月耿黃昏。」

4. 正直不阿。《廣韻.上聲.耿韻》:「耿,耿介也。」南朝齊.孔稚珪〈北山移文〉:「夫以耿介拔俗之標,瀟灑出塵之想。」唐.韓愈〈南山〉詩:「參差相疊重,剛耿陵宇宙。」

5. 悲傷、悲痛。《字彙.耳部》:「耿,憂也。」《梁書.卷二七.列傳.殷鈞》:「知比諸德,哀頓為過,又所進殆無一溢,甚以酸耿。」

6. 姓。如漢代有耿壽昌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