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3246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,華蓋也。从羽,殹聲。(於計切) |
字樣說明 | 上半作「」︰左作「医」,「匸」之左下折筆為圓筆,「匸」內之「矢」,末捺改頓點;右「殳」之次筆不鉤,末捺改頓,寫法參「」(C05910)字。下半之「羽」,橫折鉤中作點、挑,不作撇筆。「醫」字偏旁同此。 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yì ㈡yī |
釋 義 | ㈠ 1.古代以氂牛尾或鳥羽等製成之裝飾物,形多下垂如蓋。用於舞蹈、儀隊車仗中,葬禮時亦用於引導棺柩隊伍。《說文解字.羽部》:「翳,華蓋也。」清.王筠.句讀:「鄭司農注〈鄉師〉云:『翿,羽葆幢也。』筠案:『翳、翿皆古名,幢則漢名。故《方言》曰「幢,翳也。」《廣韻.去聲.霽韻》:「翳,羽葆也。」《晉書.卷二五.輿服志》:「戎車,駕四馬,天子親戎所乘者也。載金鼓、羽旗、幢翳。」 2.供作蔽覆之物。《管子.小匡》:「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,甲不解壘,兵不解翳。」唐.曹松〈碧角簟〉詩:「八尺碧天無點翳,一方青玉絕纖塵。」 3.遮蔽。漢.劉向〈九歎.遠逝〉:「阜隘狹而幽險兮,石嵾嵯以翳日。」唐.劉禹錫〈磨鏡篇〉:「流塵翳明鏡,歲久看如漆。」 4.隱藏、隱居。晉.左思〈詠史〉詩八首之七:「陳平無產業,歸來翳負郭。」《三國志.卷一一.魏書.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.管寧》:「寧抱道懷貞,潛翳海隅。」 5.一種瞳孔為白膜所蒙蔽,以致無法看清東西之眼疾。宋.蘇軾〈贈眼醫王生彥若〉詩:「運鍼如運斤,去翳如拆屋。」 6.摒棄。《國語.周語下》:「而又奪之資,以益其災,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。」 ㈡ㄧ,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