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󴦞󴦢󴦟󴦠󴦡󴦜󴦝󴦕󴦛󴦖󴦗𦏫󴦙𦏭󴦚󴦔󴦘

說 明

正  字 A03228 羊-13-19
說文釋形 「羶」《說文》作「羴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羊臭也。从三羊。凡羴之屬皆从羴。手寫字,羴或从亶。(式連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羊臭也。从三羊。凡羴之屬皆从羴。手寫字,羴或从亶。(式連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正篆作「手寫字」,羊臭也。从三羊。重文作「手寫字」,或从亶。段玉裁注云:「亶聲也。今經傳多从或字。」「羶」之楷書寫法:左半「羊」之豎筆改豎撇,為「羊」當左偏旁時之寫法。右半作「亶」,上作「手寫字」,「亠」下作「回」;下作「旦」,不作「且」。寫法參「亶」(B00015)字、「壇」字。按:本典收「羴」為「羶」之異體字。
注  音 ㄕㄢ
漢語拼音 shān
釋  義

1. 羊身之臊味。宋.陸游〈書事〉詩:「醪酒芳醇偏易醉,胡羊肥美了無羶。」明.宋應星《天工開物.乃服.裘》:「胞羔、乳羔,為裘不羶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五二回:「羊肉不曾喫,空惹一身羶。」

2. 泛指羊肉或其他肉類。《晉書.卷一○一.載記.序》:「反首衣皮,餐羶飲湩。」唐.皮日休〈喜鵲〉詩:「棄羶在庭際,雙鵲來搖尾。」唐.徐夤〈溪隱〉詩:「絕卻腥羶勝服藥,斷除杯酒合延年。」《石點頭.卷七.感恩鬼三古傳題旨》:「因此也絕戒葷羶,隨僧茶飯。」

3. 泛指某種腥臊味。《呂氏春秋.本味》:「三群之蟲,水居者腥,肉玃者臊,草食者羶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七七回:「未到手內,先聞得油羶之氣。」

4. 愛慕、嚮往。《莊子.徐无鬼》:「舜有羶行,百姓悅之。」明.沈德符《萬曆野獲編.璽丞改吏部》:「薄冷局而羶熱地者,可以思矣。」明.江盈科《雪濤小說.心高》:「噫!人心羶慕,非名即利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