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󴥑󴥓󴥕󴥔󴥐󴥒𦍟𦍮

說 明

正  字 A03220 羊-05-11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進獻也。从羊;羊,所進也。从丑,丑亦聲。(息旒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進獻也。从羊、丑。羊,所進也。丑亦聲。(息流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進獻也。从羊,从丑,丑亦聲。楷書寫法:上作「手寫字」,為「羊」之變形,上「羊」之中豎下不出頭,左下撇筆本為「羊」豎筆之下衍,然隸楷寫法多分作兩筆,標準字體從之。右下作「丑」︰中橫貫穿斜豎與橫折,寫法參「丑」字。「饈」(B05749)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ㄒㄧㄡ
漢語拼音 xiū
釋  義

1.進貢、進獻。《說文解字.丑部》:「羞,進獻也。」《禮記.月令》:「以雛嘗黍,羞以含桃,先薦寢廟。」《周禮.天官.籩人》:「凡祭祀共其籩薦羞之實。」《左傳.隱公三年》:「可薦於鬼神,可羞於王公。」

2.精緻美味之食物。同「饈」。西漢.枚乘〈七發〉:「旨酒嘉餚,羞炰膾炙,以御賓客。」《後漢書.和帝紀》:「遠國珍羞,本以薦奉宗廟。」唐.李朝威《柳毅傳》:「荷和雅兮感甘羞,山家寂寞兮難久留。」唐.康駢《李使君》:「餚羞每至,曾不入口;主人揖之再三,唯沾果實而已。」

3.恥辱。《書經.說命中》:「唯口起羞,惟甲冑起戎。」西漢.李陵〈答蘇武書〉:「復勾踐之讎,報魯國之羞。」《野叟曝言》第一八回:「若非屢次驗明,則其姊受不白之冤,未老先生亦蒙羞於地下。」

4.侮辱、使人難堪。《漢書.卷四.文帝紀》:「朕既不敏,常畏過行,以羞先帝之遺德。」唐.李朝威《柳毅傳》:「錢塘因酒作色,踞謂毅曰:『不聞猛石可裂不可捲,義士可殺不可羞耶?』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三七回:「我自出娘胎從沒有受過這般羞辱,大丈夫甯可玉碎,不做瓦全。」

5.感到恥辱。《後漢書.卷八三.逸民傳.序》:「自後帝德稍衰,邪孽當朝,處子耿介,羞與卿相等列。」

6.慚愧。如:「羞於見人」。《後漢書.卷一一.劉玄劉盆子列傳.劉玄》:「素懦弱,羞愧流汗,舉手不能言。」唐.錢起〈贈闕下裴舍人〉詩:「獻賦十年猶未遇,羞將白髮對華簪。」

7.害臊、難為情。如:「害羞」、「含羞」。唐.李白〈長干行〉詩:「十四為君婦,羞顏未嘗開。」唐.李商隱〈無題〉詩:「扇裁月魄羞難掩,車走雷聲語未通。」

8.害怕。宋.辛棄疾〈祝英臺近〉詞:「老眼羞明,水底看山影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