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󴤑󴤠𦋱󴤖󴤔󴤡󴤚󴤕󴤗𦌭󴤒𦌱󴤢󴤏󴤝󴤘󴤓󴤜󴤛𦍈𦍊󴤣󴤐𧠄󴤤󴤟󴤞𩆺󴤙

說 明

正  字 A03214 网-19-24
說文釋形 「羈」《說文》作「手寫字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馬絡頭也。从网,从手寫字手寫字,馬絆也。手寫字手寫字或从革。(居宜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馬落頭也。从网、手寫字手寫字,絆也。手寫字手寫字或从革。(居宜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正篆作「手寫字」,馬絡頭也。从网,从手寫字。重文作「手寫字」,楷書寫作「羈」,今取為標準字體。楷書寫法:上作「网」之變形「罒」。下左作「革」︰中豎上接於「廿」,寫法參「革」字;下右作「馬」︰三橫筆皆接左豎筆,下作橫折鉤,寫法參「馬」字。按:「手寫字」,隸變作「馽」(B05779),本典收為次常用字。
注  音 ㄐㄧ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馬絡頭,套馬口之嘴套。如:「羈縶」。三國魏.曹植〈白馬篇〉:「白馬飾金羈,連翩西北馳。」

2. 繫綁、拘繫。漢.賈誼〈弔屈原文〉:「使騏驥可得係而羈兮,豈云異夫犬羊。」

3. 拘束、牽絆。如:「羈絆」、「羈束」、「放蕩不羈」。《史記.卷六三.老子韓非列傳.莊子》:「我寧游戲汙瀆之中自快,無為有國者所羈,終身不仕,以快吾志焉。」《資治通鑑.卷二四二.唐紀五八.穆宗長慶元年》:「進退皆言羈牽,意見悉遭蔽塞。」

4. 古代女童之髮髻。《禮記.內則》:「翦髮為鬌,男角女羈。」

5. 旅居在外者。《左傳.昭公七年》:「單獻公棄親用羈。」

6. 停留。《聊齋志異.卷一○.葛巾》:「妾處耳目多,不可久羈,蹈隙當復來。」

7. 姓。如漢代有羈栩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