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󴠠󴠝󴠜󴠟󴠞

說 明

正  字 A03186 糸-14-20
說文釋形 手寫字,交也。从糸,辡聲。(頻犬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文作「手寫字」,交也。从糸,辡聲。楷書寫法:「辡」中作「糸」,下中筆作鉤,「辛」之「亠」下兩筆輕觸上下筆,中橫較長,左「辛」豎筆改豎撇,寫法參「辡」(C14335)字、「糸」字。
注  音 ㄅㄧㄢˋ
漢語拼音 biàn
釋  義

1. 編織、編結。《說文解字.糸部》:「辮,交也。」唐.釋慧琳《一切經音義.卷第五九.四分律.第一六卷》:「《說文》:『辮,交織之也。』」漢.張衡〈思玄賦〉:「襲溫恭之黻衣兮,被禮義之繡裳;辮貞亮以為鞶兮,雜伎藝以為珩。」唐.李白〈對雪醉後贈王歷陽〉詩:「有身莫犯飛龍鱗,有手莫辮猛虎鬚。」

2. 分股編成長條狀的頭髮。如:「髮辮」、「垂辮」。南朝齊.丘遲〈與陳伯之書〉:「夜郎、滇池,解辮請辭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三回:「頭上周圍一轉的短髮都結成小辮,紅絲結束,共攢至頂中胎髮,總編一根大辮,黑亮如漆。」

3. 編成像辮子般的條狀物。通「緶」。如:「草辮」、「繩辮」。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一回:「定製了一根金黃絨辮鞓帶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