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󰜡󰜠󰜟󰜝󰜞

說 明

正  字 A00325 凵-03-05
說文釋形 手寫字,進也。象艸木益滋,上出達也。凡出之屬皆从出。(尺律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進也。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。楷書寫法:末筆作一短豎,不作點。「咄」、「屈」、「拙」、「祟」、「絀」、「茁」、「黜」等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ㄔㄨ
漢語拼音 chū
釋  義

1.外部、自內至外。與「入」相對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:「入則無法家拂士,出則無敵國外患者,國恆亡。」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三回:「那公子卻也真個足不出戶,目不窺園。日就月將,功夫大進。」

2.產生、出現。如:「出汗」、「出紕漏」。《玉篇.出部》:「出,見也。」《易經.說卦》:「萬物出乎震。震,東方也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「元朝末年,也曾出了一個嶔崎磊落的人。」

3.離開、脫離。如:「出家」、「出軌」。《詩經.小雅.賓之初筵》:「既醉而出,並受其福;醉而不出,是謂伐德。」漢.鄭玄.箋:「出,猶去也。」《水滸傳》第七四回:「有事出班早奏,無事捲簾退朝。」

4.表現、顯露。如:「花招百出」、「水落石出」。《莊子.天地》:「至言不出,俗言勝也。」

5.提供、支付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五:「假若有人恃強,他便出奇計以勝之,種種快事,不可枚舉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三○回:「他夥計正愁著窠兒拆了,沒得生活,如何還肯出錢?」

6.發洩。如:「出怨氣」。《水滸傳》第二九回:「怎地得兄長與小弟出得這口無窮之怨氣,死而瞑目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三回:「背地裡拿著他的兩三個小么兒出氣,咕唧一會子就完了。」

7.超越。如:「出色」、「出眾」。唐.韓愈〈師說〉:「古之聖人,其出人也遠矣。」明.陸采《懷香記》第三七齣:「書生俊傑真天縱,出人頭地建奇功。」

8.到。如:「出席」、「出場」。

9.做官、任事。如:「出仕」、「出使」。《易經.繫辭上》:「君子之道,或出或處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七○回:「傳令今夜下山劫飛寨。令蒙頭、蕩石二寨,皆出為左右援。」

10.經過、穿越。《左傳.成公十六年》:「子叔聲伯使叔孫豹請逆於晉師。」唐.孔穎達.疏:「於時,魯師在鄭,從鄭向齊,塗出於魯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九二回:「延願得精兵五千,取路出褒中,循秦嶺以東,當子午谷而投北,不過十日,可到長安。」

11.外甥。《爾雅.釋親》:「男子謂姊妹之子為出。」《左傳.莊公二十二年》:「陳厲公,蔡出也。」晉.杜預.注:「姊妹之子曰出。」

12.量詞。古代計算表演段落之單位。同「齣」。《景德傳燈錄.卷一四.潭州雲巖曇晟禪師》:「藥山乃又問:『聞汝解弄師子,是否?』師曰:『是。』曰:『弄得幾出。』師曰:『弄得六出。』」

13.助詞。置於動詞之後,表示動作趨向或效果完成。唐.李泌〈賦茶〉詩:「旋沫翻成碧玉池,添酥散出琉璃眼。」元.無名氏《盆兒鬼》第一折:「我看這客人臉上一道黑氣,前途或者做出事來,也不見得。」

⇒「齣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