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󴜭󴜪󴜨󴜥𦂝󴜬󴜮󴜩󴜫󴜦󴜧

說 明

正  字 A03153 糸-09-15
說文釋形 手寫字,績也。从糸,咠聲。(七入切)
字樣說明 左半「糸」旁下作三點。右半作「咠」:上作「口」,下作「耳」,下橫筆向右穿右豎筆。寫法參「咠」(B00325)字、「戢」字。
注  音 ㄑㄧˋㄑㄧ
漢語拼音 ㈠qì ㈡qī
釋  義

ㄑㄧˋ

1.將麻捻搓成線。《說文解字.糸部》:「緝,績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凡麻枲,……析其皮如絲而撚之,而手寫字之,而續之,而後為縷,是曰績,亦曰緝。」《管子.輕重乙》:「大冬營室中,女事紡績緝縷之所作也,此之謂冬之秋。」宋.蘇軾〈次子由詩相慶〉詩:「六子晨耕簞瓢出,眾婦夜緝燈火共。」

2.縫衣邊。《儀禮.喪服》:「傳曰斬者何?不緝也。」

3.搜捕、捉拿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三一:「你且去殯葬丈夫,我自去差人去捕緝強賊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二九回:「幸虧太尊求他暫緩打電報,一面答應設法緝兇。」

4.聚合。《後漢書.卷六六.陳王列傳.陳蕃.贊曰》:「人謀雖緝,幽運未當。」南朝宋.顏延之〈陽給事誄〉:「難立乎將卒之間,以緝華裔之眾。」

㈡ㄑㄧ

短而密接之縫紉法。清.汪中〈先母鄒孺人靈表〉:「母教女弟子數人,且緝屨以為食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