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󴛱󴛲󴛵󴛳𤾜󴛶󴛴

說 明

正  字 A03141 綿 糸-08-14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聯微也。从系,从帛。(武延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聯𣁋(微)也。从系、帛。(武延切)

字樣說明

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本作「手寫字」,聯𣁋也。从系,从帛。《玉篇.糸部》:「綿,與緜同。」標準字體取「綿」為正。楷書寫法:左半「糸」旁下作三點。右半作「帛」:下「巾」之豎筆上觸於「白」,寫法參「帛」字。「矊」(B02921)字偏旁同此。按:本典收「緜」為「綿」之異體字。

注  音 ㄇㄧㄢˊ
漢語拼音 mián
釋  義

1.連續不絕。如:「綿延」、「連綿」。《說文解字.系部》:「緜,聯微也。」《詩經.王風.葛藟》:「緜緜葛藟,在河之滸。」漢.毛亨.傳:「綿綿,長不絕之貌。」《後漢書.卷八七.西羌傳.羌無弋爰劒》:「濱於賜支,至乎河首,綿地千里。」唐.李白〈白毫子歌〉:「小山連綿向江開,碧峰巉巖綠水迴。」

2.精細之絲絮。《戰國策.秦策一》:「綿繡千純,白璧百雙,黃金萬溢,以隨其後,約從散橫,以抑強秦。」《晉書.卷二四.職官志》:「秋絹二百匹,綿二百斤。」

3.形狀、質地如綿之物。宋.陸游〈醉中懷眉山舊遊〉詩:「想見東郊攜手日,海棠如雪柳飛綿。」

4.周到細密。如:「綿密」。《周書.卷四七.藝術列傳.姚僧垣》:「卿用意綿密,乃至於此。」

5.悠遠。同「緜」。《玉篇.糸部》:「綿,與緜同。」《晉書.卷一一.天文志上》:「年代緜邈,文籍靡傳。」

6.微薄、微弱。如:「綿薄之力」。《漢書.卷六四上.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.嚴助》:「且越人緜力薄材,不能陸戰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五四.列傳.李晟》:「淮南兵綿弱,鄆人素易之。」

7.《詩經.大雅》的篇名。共九章。〈詩大序〉:「緜,文王之興,本由大王也。」《詩經.大雅.緜》:「緜緜瓜瓞,民之初生。」

8.姓。如晉朝有綿思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