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󴛏󴛐𧚰

說 明

正  字 A03136 糸-08-14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合箸也。从叕,从糸。(陟衛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合箸也。从叕、糸,叕亦聲。(陟衛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从叕,从糸。楷書寫法:左半「糸」旁下作三點;右半作「叕」:作四「又」,除右下末筆為捺外,餘末筆皆為頓筆。寫法參「叕」(C00977)、「啜」字。
注  音 ㄓㄨㄟˋ
漢語拼音 zhuì
釋  義

1. 縫補、縫合。《說文解字.糸部》:「綴,合箸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聯之以絲也。」《禮記.內則》:「衣裳綻裂,紉箴請補綴。」《戰國策.齊策三.蘇秦始將連橫》:「綴甲厲兵,效勝於戰場。」

2. 連結、連接。《廣韻.去聲.祭韻》:「綴,連綴。」漢.張衡〈西京賦〉:「左有崤函重險,桃林之塞,綴以二華。」明.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.卷五上.西南遊日記七》:「而其村重綴崗阜,瓦舍高聳。」

3. 裝飾。《大戴禮記.明堂》:「赤綴戶也,白綴牖也。」北周盧辯.注:「綴,飾也。」三國魏.曹植〈七啟〉:「飾以文犀,雕以翠綠,綴以驪龍之珠,錯以荊山之玉。」

4. 寫作。唐.張說〈奉和聖製喜雨賦〉:「天子作愁霖之賦,詞人綴苦雨之篇。」唐.白行簡《李娃傳》:「伺其疲倦,即諭之綴詩賦。」

5. 附。近人.嚴復〈與外交報主人論教育書〉:「大報譯而著之,且綴案語於其末。」

6. 語法學術語,指附加在詞根上之成分。如:「詞綴」、「前綴」、「後綴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