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󴚽󴚼󴚾󴚿𦅕󴚻𦈀

說 明

正  字 A03132 糸-08-14
說文釋形

「綽」《說文》作「繛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𦅻(緩)也。从素,卓聲。手寫字,繛或省。(昌約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𦇻(緩)也。从𦃃,卓聲。手寫字,繛或省。(昌約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A03158(緩)也。从素,卓聲。重文省作「手寫字」。後通行重文之形,楷書寫法:左半「糸」旁下作三點。右半作「卓」:「早」之上作一短豎、一短橫,與「卜」不同,寫法參「卓」字。
注  音 ㄔㄨㄛˋ
漢語拼音 chuò
釋  義

1.寬裕、寬緩。如:「闊綽」、「寬綽」。《說文解字.糸部》:「綽,緩也。」漢.鄒陽〈酒賦〉:「哲王臨國,綽矣多暇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二八回:「從此更闊綽起來,開口就有了那些排場。」

2.姿態柔媚、美好。如:「風姿綽約」。《楚辭.屈原.大招》:「滂心綽態,姣麗施只。」三國魏.曹植〈洛神賦〉:「柔情綽態,媚於語言。」

3.本名外另起之外號。如:「綽號」。元.李致遠《還牢末.楔子》:「宋江表字本公明,綽號順天呼保義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四回:「這兩個名士獨有兩個綽號:一個叫『余美人』,一個叫『蕭姑娘』」。

4.巡察、警備。元.劉唐卿《降桑椹》第三折:「某乃是延岑也,領小僂儸去那山前山後,巡綽了一遭。」元.曾瑞《留鞋記》第三折:「爺爺小僧當夜在寺中巡綽燈火,到觀音殿內,見箇秀才睡在地上。」

5.抓取。《三國演義》第五一回:「周泰願往,即時綽刀縱馬,直殺入曹軍之中。」《水滸傳》第二三回:「綽了梢棒,立起身來道:『我卻又不曾醉。』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