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󴗽󴗼𥾨

說 明

正  字 A03086 糸-03-09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絲下也。从糸,气聲。《春秋傳》有臧孫紇。(下沒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絲下也。从糸,气聲。《春秋傳》有臧孫紇。(下沒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絲下也。从糸,气聲。楷書寫法:左半「糸」旁下作三點。右半省作「乞」:下「乙」作一橫折曲鉤,寫法參「乞」字。按:此字今音ㄏㄜˊ,不音「乞」或「气」。
注  音 ㄏㄜˊㄍㄜ
漢語拼音 ㈠hé ㈡gē
釋  義

ㄏㄜˊ

1. 粗劣下等之絲。《說文解字.糸部》:「紇,絲下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謂絲之下者也。」

2. 人名。《說文解字.糸部》:「紇,《春秋傳》有臧孫紇。」《左傳.襄公十年》:「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。」晉.杜預.注:「紇郰邑大夫,仲尼父,叔梁紇也。」

3. 「回紇」:中國少數民族之一。初與突厥為兄弟民族,後又從屬於突厥。南北朝時,為敕勒部落之一,至唐代叛離突厥後,始稱為「回紇」,後又改稱為「回鶻」。唐時助討安史之亂及抗禦吐蕃,屢建功勛。唐文宗時,族眾西奔,散居今新疆省南部。宋、元以後,名稱極多,近稱維吾爾族。

㈡ㄍㄜ

1. 「紇繨」:用繩線等物打成之結。《西遊記》第三回:「這猴王打出城中,忽然絆著一個草紇繨,跌了個躘踵,猛的醒來,乃是南柯一夢。」

2. 「紇剌星」:魔星。比喻意外之阻難。《西遊記》第一八回:「不期撞著你這個紇剌星,誤了我走路,故此裡外受氣。」

3. 「紇落」:角落。《西遊記》第四六回:「須臾,剃下髮來,窩作一團,塞在那櫃腳紇絡裡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