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󴗹󴗶󴗷A03084-001紀󴗸𥿓

說 明

正  字 A03084 糸-03-09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絲別也。从糸,巳聲。(居擬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別絲也。从糸,己聲。(居擬切)
字樣說明 左半「糸」旁下作三點。右半作「己」︰末筆作一豎曲鉤,起筆處接橫筆,與「巳」、「已」不同,寫法參「己」字。
注  音 ㄐㄧˋㄐㄧˇ
漢語拼音 ㈠jì ㈡jǐ
釋  義

ㄐㄧˋ

1. 散絲之頭緒。《說文解字.糸部》:「紀,絲別也。」《禮記.禮器》:「紀散而眾亂。」《淮南子.泰族》:「繭之性為絲,然非得工女煮以熱湯,而抽其統紀,則不能成絲。」

2. 法度、準則。如:「紀律」、「法紀」。《左傳.桓公二年》:「百官於是乎戒懼,而不敢易紀律。」漢.揚雄〈解嘲〉:「吾聞上世之士,人綱人紀,不生則已,生必上尊人君,下榮父母。」

3. 治理。如:「經紀」。《詩經.大雅.棫樸》:「勉勉我王,綱紀四方。」漢.鄭玄.箋:「張之為綱,理之為紀。」《國語.晉語》:「禮以紀政。」

4. 記載、記錄。通「記」。南朝梁.蕭統〈文選序〉:「若其紀一事,詠一物。」

5. 古以十二年為一紀,今以百年為一世紀。唐.李商隱〈馬嵬〉詩:「如何四紀為天子,不及盧家有莫愁。」

6. 地質年代分期單位。如:「寒武紀」、「侏羅紀」。

7. 「本紀」簡稱。為史書紀傳體體例之一,專記古帝王行蹟。如:「五帝紀」、「始皇紀」。

8. 春秋時國名,魯莊公四年為齊襄公所滅。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:「八月,紀人伐夷。」晉.杜預.注:「紀國在東莞劇縣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《世族譜》:『紀,姜姓,侯爵,莊四年齊滅之。』」

9. 姓。如漢代有紀信,清代有紀盷。《廣韻.上聲.止韻》:「紀,姓,出丹陽。」

ㄐㄧˇㄐㄧˋ之又音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