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3072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,糝也。从米,麻聲。(靡為切) |
字樣說明 | 上作「麻」︰「广」之左撇筆拖長,下作「」不作「林」,寫法參「麻」字。下作「米」︰上下四筆不接橫、豎,寫法參「米」字。按:此字音。 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mí ㈡méi |
釋 義 | ㈠ 1. 稀飯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米部》「糜,糝糜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以米和羹謂之糝,專用米粒為之,謂之糝糜。」漢.曹操〈苦寒行〉:「擔囊行取薪,斧冰持作糜。」《水滸傳》第四七回:「那老人篩下兩碗白酒,盛一碗糕糜,叫石秀吃了。」 2. 軟爛、腐敗。漢.王充《論衡.書虛》:「煮湯鑊之中,骨肉糜爛。」西晉.潘岳〈西征賦〉:「投宮火而焦糜,復灰熛而俱滅。」 3. 毀傷。東周戰國.麴武〈報燕太子書〉:「今太子欲滅悁悁之恥,除久久之恨,此實臣所當糜軀碎首而不避也。」唐.陳子昂〈為張著作謝父官表〉:「所以忍垢偷生,剋躬自勵,期效萬一,補過酬恩,灰軀糜骨,以甘心願。」 4. 耗用、花費。《晉書.卷七七.列傳.何充》:「供給沙門以百數,糜費巨億而不吝也。」唐.韓愈〈進學解〉:「猶且月費俸錢,歲糜廩粟。」 5. 姓。如三國時魏國有糜信。《古經解鈎沈》卷一上:「糜信,字南山,東海人,樂平太守。」 ㈡ 泛指黍類之不黏者。《大戴禮記.夏小正》:「(五月)初昏大火中……種黍菽糜時也。」唐.釋玄應《一切經音義.卷一一.中阿含經》:「穄米,《蒼頡篇》云:『大黍也。』又云:『似黍而不黏,關西謂之糜。』是也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