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𥺞𩱟

說 明

正  字 A03061 米-06-12
說文釋形

「粥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
字樣說明

左右兩「弓」為氣之象形,非「弓箭」之「弓」,中作「米」,上下四筆不接橫、豎,寫法參「弓」字、「米」字。「弼」字从兩「弓」,為「弓箭」之「弓」,與此字形相似而有別。「鬻」(B05925)字偏旁同此。按:此字本為「鬻」之俗,後世通行之,本典兼收為「鬻」之異體字。

注  音 ㈠(語音)ㄓㄡ ㈡(讀音)ㄓㄨˋˋ
漢語拼音 ㈠(語音)zhōu ㈡(讀音)zhù ㈢yù
釋  義

㈠(語音)ㄓㄡ

1. 稀飯。如:「小米粥」、「廣東粥」、「牛肉粥」。《廣韻.入聲.屋韻》:「粥,糜也。」《後漢書.卷一七.馮岑賈列傳.馮異》:「昨得公孫豆粥,飢寒俱解。」宋.吳自牧《夢粱錄.卷六.十二月》:「此月八日,寺院謂之『臘八』。大剎等寺,俱設五味粥,名曰『臘八粥』。」

2. 柔弱、謙卑貌。《字彙.米部》:「粥,柔弱貌。」明.歸有光《震川先生集.卷一○.送餘先生南還序》:「其氣衝然,如有所不足;其貌粥然,如有所不能。」

ㄓㄨˋ,ㄓㄡ之讀音。

ˋ

1. 賣。同「鬻」。《禮記.曲禮下》:「君子雖貧,不粥祭器。」《孔子家語.卷七.刑政》:「果實不時不粥於市,五木不中伐不粥於市。」漢.鄭玄.注:「粥,賣也。」

2. 養。《周禮.秋官.脩閭氏》:「掌比國中宿互柝者,與其國粥。」漢.鄭玄.注:「粥,養也。」

3. 嫁出。《禮記.檀弓上》:「請粥庶弟之母。」漢.鄭玄.注:「粥,謂嫁之也。」

4. 姓。如楚有粥權,為鬻熊之後。

⇒「鬻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