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3056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![]() 段注本: ![]() |
字樣說明 |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![]()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mǐ |
釋 義 | 1. 去殼之穀實,今專指稻實。如:「白米」、「糙米」。《說文解字.米部》:「米,粟實也。」《孔子家語.卷二.致思》:「常食藜藿之實,為親負米百里之外。」北齊.顏之推《顏氏家訓.治家》:「經霖雨絕糧,遣婢糴米,因爾逃竄,三四許日,方復擒之。」 2. 去掉皮殼之種子、果仁。《正字通.米部》:「凡外脫膚殼者,如菰、菱、蓮、芡之類皆曰米,因形似而借也。」如:「花生米」、「薏米」。 3.成粒似米之物。《新唐書.卷三四.五行志一》:「縷金為花鳥,細如絲髮,大如黍米。」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二四回:「家家都有臘肉、醃雞、鹹魚、醃鴨蛋、螃蟹、蝦米。」 4.量詞。計算長度之單位。為米突(metre)之簡稱。即公尺。一米等於一百公分。如:「百米賽跑」。 5.姓。如宋代有米芾。 6.二一四部首之一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