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󴕲󴕯篭󴕰󴕬󴕮𦌼󴕭𪚖󴕱

說 明

正  字 A03050 竹-16-22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舉七器也。一曰笭也。从竹,龍聲。(盧紅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舉土器。一曰笭也。从竹,龍聲。(盧紅切)

字樣說明 手寫字」下作「龍」︰左上「立」中二筆輕觸上下橫,左下作「手寫字」,右半起筆作橫,次筆作豎橫折,末作三短橫,寫法參「龍」字。
注  音 ㄌㄨㄥˊㄌㄨㄥˇ
漢語拼音 ㈠lóng ㈡lǒng
釋  義

ㄌㄨㄥˊ

1. 盛土之竹器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:「籠,舉土器。」《漢書.卷九九.王莽傳上》:「父子兄弟負籠荷鍤。」唐.杜甫〈園官送菜〉詩:「畦丁負籠至,感動百慮端。」

2. 用以盛裝或覆蓋物品之竹編器具。如:「茶籠」、「燈籠」。唐.賈島〈題皇甫荀藍田廳〉詩:「竹籠拾山果,瓦瓶擔石泉。」明.龍子猶《殺狗記》第六齣:「呸!破蒸籠不盛氣。他是孫大哥家裡使喚的,我每吃酒,他來伏事的,到與他結義做朋友,沒志氣。」

3. 關鳥獸或拘禁人犯之檻。如:「鳥籠」、「狗籠」、「牢籠」。《集韻.平聲.東韻》:「籠,一曰所以畜鳥。」唐.無名氏〈鵲踏枝.叵耐靈鵲〉詞:「比擬好心來報喜,誰知鎖我在金籠裡。」《新五代史.卷五一.雜傳.董璋》:「凡唐戍兵東歸者,皆遮留之,獲其逃者,覆以鐵籠。」

4. 包羅、囊括。《字彙.竹部》:「籠,包舉也。」《史記.卷三○.平準書》:「大農之諸官盡籠天下之貨物,貴即賣之,賤則買之。」《永樂大典戲文三種.張協狀元.第四三齣》:「苦天天!幾年來勞籠著萬千,尋思自埋冤。」

5. 遮住、覆蓋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品藻》:「至於斟酌時宜,籠罩當世,亦多不及。」唐.杜牧〈泊秦淮〉詩:「煙籠寒水月籠沙,夜泊秦淮近酒家。」

6. 以權術駕馭人。《列子.黃帝》:「聖人以智籠群愚,亦猶狙公之以智籠眾狙也。」《宋史.卷四三五.儒林列傳五.胡安國》:「自蔡京得政,士大夫無不受其籠絡。」

ㄌㄨㄥˇ

1.ㄌㄨㄥˊ之又音。

2.舊稱淺底之竹器為「箱」,深而有蓋者為「籠」《舊唐書.卷一○二.列傳.元行沖》:「此吾藥籠中物,何可一日無也!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