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󹞭󴓝𥮙󴓚𥰸󴓟𥲫󴓜𥳭󴓙󴓛

說 明

正  字 A03017 竹-09-15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矢也。从竹,A00355聲。(子賤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矢竹也。从竹,前聲。(子賤切)
字樣說明 手寫字」下作「前」︰下左作「月」,中為二橫,乃「舟」之變形,寫法參「前」字。
注  音 ㄐㄧㄢˋ
漢語拼音 jiàn
釋  義

1. 竹類之一。如:「箭竹」。段注本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:「箭,矢竹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矢竹者,可以為矢之竹也。」宋.陸游〈春遊至樊江戲示坐客〉詩:「芼羹箭筍美如玉,點豉絲蓴滑縈莇。」宋.梅堯臣〈送張待制知越州〉詩:「越箭抽萌供美茹,秦山堆翠照高牙。」

2. 武器名。即矢。搭於弓上發射之武器。如:「鳴箭」。《水滸傳》第六八回:「左手拈起雕弓,右手急取鈚箭,搭上箭,拽滿弓,望著曾塗射來。」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一二回:「胡統領早存了個得隴望蜀的意思,想慢慢施展他一箭雙鵰的手段,所以姊妹兩個,都是他心坎上人。」

3. 本指箭能射及之距離,亦用作測量距離的單位。如:「一箭之遙」。《隋唐演義》第四九回:「大家兜轉馬頭,未遠一箭之地,線娘又撤轉頭來一望,只見羅成又縱馬前來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七回:「原來這孔君明住的地方,只離黃家一箭之遠,出得巷口,只有一個轉彎便到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「就在我這大門過去兩箭之地,便是七泖湖。」

4. 以箭射出之迅速,形容短暫或快速之時間。如:「光陰似箭」、「一個箭步追了上去!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一二回:「我讎未報,汝不費半箭之功,坐得徐州!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