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󴑸𠞁𠞦𠷽𢄆󴑴󴑱𥮮󴑪󴑷𥮫󴑲𥳯󴑫󴑬󴑰󴑭󴑮󴑵󴑯󴑳󴑹󴑶

說 明

正  字 A02998 竹-06-12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馬箠也。从竹,朿聲。(楚革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馬箠也。从竹,朿聲。(楚革切)
字樣說明 手寫字」下作「朿」︰「木」中作一點、一橫折鉤,不作「口」,與「束」不同,寫法參「朿」(B01611)字、「刺」字。「憡」(B01192)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ㄘㄜˋ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馬鞭。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:「策,馬箠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箠,所以擊馬也。」《左傳.文公十三年》:「繞朝贈之以策。」漢.賈誼〈過秦論〉:「及至始皇,奮六世之餘烈,振長策而御宇內。」

2. 鞭打、驅使。如:「策馬前進」。《楚辭.宋玉.九辯》:「郤騏驥而不乘兮,策駑駘而取路。」北周.庾信〈哀江南賦〉:「乘白馬而不前,策青騾而轉礙。」

3. 枴杖。《莊子.齊物論》:「師曠之枝策也。」《淮南子.墬形》:「夸父棄其策,是為鄧林。」

4. 扶、拄。晉.陶淵明〈歸去來辭〉:「策扶老以流憩,時矯首而遐觀。」宋.盧袓皋〈浣溪沙.午睡醒來〉詞:「午睡醒來策瘦筇,幾痕茸綠徑苔封。」

5. 督促、勉勵。南朝齊.蕭子良〈與孔中丞稚珪書〉:「孜孜策勵,良在於斯。」《宋史.卷四三四.儒林列傳四.葉適》:「抱此志意而可以策勵期望者誰乎?」

6. 用以占卜之蓍草。《史記.卷一二八.褚少孫補龜策列傳》:「夫摓策定數,灼龜觀兆,變化無窮。」宋.王安石〈禮樂論〉:「是故天之高也,日月星辰陰陽之氣,可端策而數也。」

7. 計謀。如:「束手無策」。《戰國策.秦策一》:「臣出必故之楚,以順王與儀之策,而明臣之楚與不也。」唐.駱賓王〈上吏部裴侍郎書〉:「亦何嘗獻策干時,高談王霸,衒材揚己,歷詆公卿?」

8. 冊,通「冊」。古代以文字或符號在簡牘作紀錄,然後編聯成策。亦可泛指書籍。《儀禮.聘禮》:「百名以上書於策,不及百名書於方。」《孟子.盡心下》:「吾於武成,取二三策而已矣。」《後漢書.卷八二.方術列傳上》:「漢自武帝頗好方術,天下懷協道蓺之士,莫不負策抵掌,順風而屆焉。」

9. 文體名。內容以陳述政事的計畫為主。《漢書.卷六.武帝紀》:「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,受策察問,咸以書對。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議對》:「對策者,應詔而陳政也。」

10.擬聲詞。《正字通.竹部》:「策策,落葉聲。」唐.韓愈〈秋懷〉詩十一首之一:「秋風一披拂,策策鳴不已。」宋.蘇舜欽〈瓦亭聯句〉:「陰霜策策風呼號,羌賊膽開凶焰豪。」

11.永字八法之一,即「挑」之古稱。為斜書向上之一筆。

12.姓。《正字通.竹部》:「策,又姓。明,策敏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