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󱑝𣢡𤯛󴑞󴑝󴑜

說 明

正  字 A02995 竹-05-11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十三簧。象鳳之身也。笙,正月之音。物生,故謂之笙。大者謂之巢,小者謂之和。从竹,生聲。古者隨作笙。(所庚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十三簧。象鳳之身也。笙,正月之音。物生,故謂之笙。大者謂之巢,小者謂之和。从竹、生。古者隨作笙。(所庚切)

字樣說明 手寫字」下作「生」︰作一撇、二橫、一豎,末作一長橫,寫法參「生」字。
注  音 ㄕㄥ
漢語拼音 shēng
釋  義

1. 樂器名。一種簧管樂器。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:「笙,十三簧。象鳳之身也。笙,正月之音。物生,故謂之笙。大者謂之巢,小者謂之和。」《新唐書.卷二一.禮樂志十一》:「七曰匏,為笙,為竽,為巢。巢,大笙也。」

2. 古代東方之樂。《周禮.春官.視瞭》:「凡樂事,播鞀,擊頌磬、笙磬。」漢.鄭玄.注:「東方曰笙。笙,生也。在西方曰頌。」清.孫詒讓.正義:「東方之樂,與樂器之笙物異,而取義於生則同也。」

3. 泛指樂聲。宋.吳自牧《夢粱錄.卷二.清明節》:「此日又有龍舟可觀,都人不論貧富,傾城而出,笙歌鼎沸,鼓吹喧天。」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七:「玄宗在宮中賞月,笙歌進酒,憑倚白玉欄杆,仰面看著,浩然長想。」

4. 簟、竹蓆。《字彙.竹部》:「笙,桃笙,竹蓆也。」漢.揚雄《方言》卷五:「簟,宋、魏之間謂之笙。」《文選.卷五.賦.左思.吳都賦》:「桃笙象簟,韜於筒中。」唐.李善.注引劉逵曰:「桃笙,桃枝簟也,吳人謂簟為笙。」

5. 細微。漢.揚雄《方言》卷二:「笙,細也。自關而西,秦晉之間……凡細貌謂之笙。」民國.章太炎《新方言.卷二.釋言》:「今稱至微之物曰笙,音如星,重言曰零星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