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󴐾𥫰䈞

說 明

正  字 A02985 竹-02-08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厚也。从二,竹聲。(冬毒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厚也。从手寫字,竹聲。(冬毒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厚也。从二,竹聲。楷書寫法:「手寫字」下作「二」,下橫稍長,寫法參「二」字。
注  音 ㄉㄨˇㄓㄨˊ
漢語拼音 ㈠dǔ ㈡zhú
釋  義

ㄉㄨˇ

1.厚。通「篤」。《說文解字.二部》「竺,厚也。」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㈡.容成氏》:「履地戴天,竺(篤)義與信。」

2. 通「毒」,指憎惡。《楚辭.天問》:「稷維元子,帝何竺之。」清.俞樾.平議補錄:「竺,當為毒,古字通用。天竺之為天毒,即其證也。《廣雅.釋言》曰:『毒,憎也。』此言稷乃嚳元子,帝嚳何為憎惡之而棄之至再至三乎﹖」

ㄓㄨˊ

1. 竹也。《廣雅.釋草》:「竺,竹也。」清.王念孫.疏證:「竺、竹同聲字。方言有重輕,故又謂竹為竺也。」

2. 天竺之簡稱。今印度之舊名。唐.李賀〈馬〉詩二十三首之十九:「蕭寺馱經馬,元從竺國來。」

3. 山名,在浙江省杭州市西靈隱山飛來峰之南,分上中下三天竺,俗稱三竺。宋.林景熙〈南湖〉詩:「斷垣三竺曉,殘柳六橋春。」宋.潘閬《酒泉子》之六:「長憶西山,靈隱寺前三竺後。冷泉亭上舊曾遊。」

4. 佛經、佛學。如:竺典(佛書、佛經);竺經(佛經);竺學(佛學)。

5. 姓。如漢代有竺曾。《廣韻.入聲.屋韻》:「竺,姓。出東莞。」《通志.卷二六.氏族略二》:「竺,本天竺胡人,後漢歸中國而稱竺氏。竺固為後漢侍中,西平侯。」



⇒「篤」之異體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