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󴐽廾󴐼A02984-004

說 明

正  字 A02984 竹-00-06
說文釋形 手寫字,冬生艸也。象形。下垂者,箁箬也。凡竹之屬皆从竹。(陟玉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冬生艸也。象形。楷書寫法:左作一撇、一橫、一豎,右作一撇、一橫、一豎鉤,獨用如此;若為上偏旁時,左豎及右豎鉤皆改為點,如︰「竿」、「笆」等字。
注  音 ㄓㄨˊ
漢語拼音 zhú
釋  義

1. 植物名。多年生常綠植物。莖木質,有隆起之節,節間部中空,細長作管狀,色綠。竹莖堅韌,可供建築製器之用。《說文解字.竹部》:「竹,冬生艸也。象形。下垂者,箁箬也。」唐.杜甫〈佳人〉詩:「天寒翠袖薄,日暮倚修竹。」

2. 簡冊。古代紙未發明前,將竹剖削成片,於上刻寫文字,稱為「竹簡」。漢.桓寬《鹽鐵論.利議》:「明枯竹,守空言,不知趨捨之宜,時世之變。」南朝梁.任昉〈為蕭揚州作薦士表〉:「豈直鼮鼠有必對之辯,竹書無落簡之謬。」

3. 樂器名。笛、簫之屬。《周禮.春官.大師》:「皆播之以八音:金、石、土、革、絲、木、匏、竹。」漢.鄭玄.注:「竹,簫管也。」晉.王羲之〈蘭亭集序〉:「雖無絲竹管絃之盛,一觴一詠,亦足以暢敘幽情。」

4. 竹符。南朝宋.謝靈運.〈過始寧墅〉:「剖竹守滄海,枉帆過舊山。」唐.李善.注:「《漢書》曰:初與郡守為使符。《說文》曰:符,信。漢制以竹,分而相合。」南朝宋.鮑照《擬古八首》之三:「漢虜方未和,邊城屢翻覆。留我一白羽,將以分符竹。」

5. 姓。如漢代有竹多同。《廣韻.入聲.屋韻》:「竹,亦姓。本姜姓,封為孤竹君;至伯夷、叔齊之後,以竹為氏。……後漢有下邳相竹曾。」

6. 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