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󴐓𥪽󴐒𥪿𥫍󴐔

說 明

正  字 A02979 立-07-12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男有辠曰奴,奴曰童,女曰妾。从N00188,重省聲。手寫字,籀文童,中與竊中同,从廿。廿,以為古文疾字。(徒紅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男有辠曰奴,奴曰童,女曰妾。从N00188,重省聲。手寫字,籀文童,中與竊中同,从廿。廿,以為古文疾字。(徒紅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从手寫字重省聲。楷書寫法:上作「立」︰中間兩筆輕觸上下橫筆;下作「里」︰中豎一貫而下,下橫較長,寫法參「里」字。「僮」、「幢」、「懂」、「撞」、「潼」、「瞳」、「鐘」等字偏旁同此。按:本典收「手寫字」(N00188)為新增正字。
注  音 ㄊㄨㄥˊ
漢語拼音 tóng
釋  義

1. 古代獲罪入官為奴的男子。《說文解字.立部》:「童,男有辠曰奴,奴曰童,女曰妾。」

2. 未成年之僕役。通「僮」。如:「書童」、「家童」。晉.張華〈輕薄篇〉:「童僕餘粱肉,婢妾蹈綾羅。」晉.李密〈陳情表〉:「內無應門五尺之童。」

3. 年幼,未成年的人。如:「童工」、「兒童」、「童叟無欺」。《孟子.盡心上》:「孩提之童,無不知愛其親者。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辨騷》:「故才高者菀其鴻裁,中巧者獵其豔辭,吟諷者銜其山川,童蒙者拾其香草。」

4. 未長角或無角牛羊。《釋名.釋長幼》:「牛羊之無角者曰童。《易.大畜》:「童牛之牿。」三國吳.虞翻.注:「無角之牛也。」

5. 愚昧、無知的人。《國語.晉語四》:「聾聵不可使聽,童昏不可使謀。」唐.韓愈〈謝自然〉詩:「童騃無所識,但聞有神仙。」

6. 光禿。如:「童山濯濯」。《荀子.王制》:「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餘材也。」唐.韓愈〈進學解〉:「頭童齒豁,竟死何裨。」

7. 通「瞳」。《正字通.立部》:「童,與瞳通。」《漢書.卷三一.項籍傳》:「舜蓋重童子,項羽又重童子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童子,目之眸子。」

8. 通「同」。《列子.黃帝》:「狀不必童而智童,智不必童而狀童……狀與我童者,敬而愛之;狀與我異者,疏而畏之。」東漢.張湛.注:「童,當作同。」

9. 通「重」。《釋名.釋形體》:「童,重也。」《馬王堆漢墓帛書.春秋事語》:「君子不擊不成之列,不童傷,不禽二毛。」《左傳.僖公二十二年》作「不重傷」。

10. 姓。如漢代有童仲玉。《廣韻.平聲.東韻》:「童,姓,出東筦。漢有琅邪內史童仲玉。」《通志.卷二八.氏族略四》:「童氏,顓帝生老童,其子孫以王父字為氏。今建昌有此姓。望出渤海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