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0008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![]() 段注本: ![]() |
字樣說明 |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![]()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chǒu |
釋 義 | 1. 地支第二位。古人用干支紀日,亦用以紀年。《左傳.隱公元年》:「五月辛丑,大叔出奔共。」晉.王羲之〈蘭亭集序〉:「永和九年,歲在癸丑,暮春之初,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,修禊事也。」 2. 時辰名。約當凌晨一點至三點。如:「丑時」。 3. 傳統戲劇中,扮演滑稽可笑人物之喜劇腳色或反派人物。如:「文丑」、「武丑」。元.馬致遠《青衫淚》第二折:「丑扮小閑引淨扮劉一郎上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回:「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間撥亂,亦如劇中之小丑然。」 4. 姓。如南朝齊有丑千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