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󰚈𥤢

說 明

正  字 A02953 穴-00-05
說文釋形 手寫字,土室也。从宀,八聲。凡穴之屬皆从穴。(胡決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土室也。从宀,八聲。楷書寫法:「宀」下作「八」,兩筆不接上橫鉤,獨用或當右、下偏旁時如此,如:「岤」(B00791)、「泬」(B02045)、「狖」(B02507)、「袕」(B04479)、「貁」(B04800)、「鴥」(B06054)、「屄」(B00768)等字。若作上偏旁,「宀」下改一撇、一豎折,兩筆輕觸上橫鉤,如
︰「帘」、「空」、「穿」、「突」等字。
注  音 ㄒㄩㄝˋㄒㄩㄝˊ
漢語拼音 ㈠xuè ㈡xué
釋  義

ㄒㄩㄝˋ

1. 土室。《說文解字.穴部》:「穴,土室也。」《詩經.大雅.綿》:「陶復陶穴,未有室家。」漢.鄭玄.箋:「鑿地曰穴。」唐.賈島〈冬月長安雨中見終南雪〉詩:「氣侵瀑布水,凍著白雲穴。」

2. 洞窟。如:「洞穴」、「幽穴」、「巖穴」。《說文解字.穴部.穴字》清.段玉裁.注:「引申之凡空竅皆為穴。」《楚辭.宋玉.風賦》:「空穴來風。」漢.班固《白虎通德論.卷八.情性》:「山亦有金石累積,亦有孔穴,出雲布雨,以潤天下。」

3. 窩巢。如:「巢穴」、「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?」唐.杜甫〈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〉詩:「顧惟螻蟻輩,但自求其穴。」明.張煌言〈曹雲霖中丞從龍詩集序〉:「遵海而南,偶陷虜穴。」

4. 墳墓、墓坑。如:「墓穴」。《玉篇.穴部》:「穴,塚墳也。」《詩經.王風.大車》:「穀則異室,死則同穴。」漢.鄭玄.箋:「穴,謂塚壙中也。」唐.元稹〈遣悲懷〉詩三首之三:「同穴窅冥何所望,他生緣會更難期。」

5. 穴居、穴藏。南朝梁.蕭統〈文選序〉:「冬穴夏巢之時,茹毛飲血之世,世質民淳,斯文未作。」唐.柳宗元〈天對〉:「蓬首虎齒,爰穴爰都。」

6. 挖鑿。《墨子.備穴》:「敢問古人有善攻者,穴土而入,縛柱施火,以壞吾城。」《新五代史.卷三九.雜傳.劉守光》:「能穴地為道以攻城。」

7. 中醫稱人體經脈會聚之要害,多為密集之神經末稍或較粗之神經纖維經過處。如:「穴道」、「經穴」、「太陽穴」。《黃帝內經素問.卷一五.氣穴論》:「凡三百六十五穴,鍼之所由行也。」《舊唐書.卷三.太宗本紀下》:「戊寅,制決罪人不得鞭背,以明堂孔穴針灸之所。」

8. 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ㄒㄩㄝˊㄒㄩㄝˋ之又音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