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󴊛󴊔󴊢𣖫󴊗󴊚󴊥󴊡𥝻󴊩穀󴊝󴊠󴊖󴊘󴊞𥡛󴊣󴊕󴊙󴊦󴊤󴊟󴊧󴊨󴊓󴊜

說 明

正  字 A02940 禾-10-15
說文釋形

「穀」《說文》大徐本作「穀」,段注本作「𥡛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續也,百穀之緫(總)名。从禾,󳂤聲。(古祿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續也,百穀之總名也。从禾,󳂤聲。(古祿切)

字樣說明

此字段注本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百穀之總名也。从禾,󳂤聲。楷書寫法:左上作「士」,左中「冖」內作一短橫,下「禾」末筆改作點;右半「殳」之次筆不鉤;寫法參「殼」字。「瀔」(B02327)字偏旁同此。按:「󳂤」,本典收為「殼」之異體字。

注  音 ㄍㄨˇ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糧食作物之總稱。《說文解字.禾部》:「穀,續也,百穀之總名。」《論語.微子》:「子路從而後,遇丈人以杖荷蓧。子路問曰:『子見夫子乎?』丈人曰:『四體不勤,五穀不分,孰為夫子?』」《宋史.卷一六五.職官志五》:「倉二十有五,掌九穀廩藏之事。」

2. 俸祿。《詩經.小雅.天保》:「天保定爾,俾爾戩穀。」漢.毛亨.傳:「戩,福也。穀,祿也。」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「經界不正,井地不鈞,穀祿不平。」

3. 進食。《左傳.僖公二十八年》:「晉師三日館穀,及癸酉而還。」《文選.卷三.賦.宋玉.高唐賦》:「上成鬱林,公樂聚穀。」唐.李善.注:「穀,食也。」

4. 養育。《戰國策.齊策六》:「乃布令求百姓之饑寒者收穀之。」三國魏.曹植〈賞罰令〉:「穀千駑馬,不如養一驥。」

5. 生存、生長。《廣韻.入聲.屋韻》:「穀,生也。」《詩經.王風.大車》:「穀則異室,死則同穴。」《後漢書.卷五九.張衡列傳》:「發昔夢於木禾兮,穀崑崙之高岡。」

6. 善、美。《詩經.陳風.東門之枌》:「穀旦于差,南方之原。」漢.毛亨.傳:「穀,善也。」《論語.泰伯》:「子曰:『三年學不至於穀,不易得也。』」

7. 姓。如漢代有穀思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