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󴉲󴉳󴉱𥡰𥢖𦔉

說 明

正  字 A02936 禾-09-14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先穜後孰也。从禾,重〔望〕聲。(直容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先穜後孰也。从禾,重聲。(直容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先穜後孰也。从禾,重聲。楷書寫法:左半「禾」之中豎不鉤,末筆作點。右半作「重」︰起筆作撇,寫法參「重」字。按:此字本為先穜而熟,音「直容切」,後與「穜植」之「穜」互易,遂音「之用切」(今音ㄓㄨㄥˋ)。穜(B03121),本音「之用切」,混為「種」,遂音「直容切」(今音ㄊㄨㄥˊ),本典收為次常用字。
注  音 ㄔㄨㄥˊㄓㄨㄥˋㄓㄨㄥˇ
漢語拼音 ㈠chóng ㈡zhòng ㈢zhǒng
釋  義

ㄔㄨㄥˊ

早種晚熟之穀物。《說文解字·禾部》:「種,先穜後孰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此謂凡穀有如此者。〈邠風〉傳曰:『後孰曰重。』《周禮.內宰》注:『鄭司農云「先種後孰謂之穜。」』按:《毛詩》作「重」,假借字也。《周禮》作「穜」,轉寫以今字易之也。」

ㄓㄨㄥˋ

1. 將種子或秧苗植於土中,使其生長。如:「種樹」、「種稻」、「種植」。《廣韻.去聲.用韻》:「種,種埴也。」晉.陶淵明〈桃花源記〉:「其中往來種作,男女衣著,悉如外人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一○三回:「欲為久駐之計,乃令蜀兵與魏民相雜種田。」

2. 布散。《字彙·禾部》:「種,布也。」《書經.大禹謨》:「皋陶邁種德,德乃降,黎民懷之。」《須賴經》:「一切諸法,報應有二,種善者生善道,種惡者隨惡道。」

3. 培植。《字彙·禾部》:「種,植也。」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二回:「要知只他那善善惡惡的性情,心直口快,排難解紛,救人之急,便是種福的根本。」

4. 接種,移植。如:「種牛痘」、「接種疫苗」。《醫宗金鑒.幼科種痘心法要旨》:「古有種痘一法,起自江右,達於京畿。究其所源,云自宋真宗時,峨嵋山有神人出,為丞相王旦之子種痘而愈,遂傳於世。」

ㄓㄨㄥˇ

1. 穀物瓜果之子實。如:「菜種」、「種籽」。《詩經.大雅.生民》:「誕降嘉種,維秬維秠,維穈維芑。」《晉書.卷四三.列傳.王戎》:「家有好李,常出貨之,恐人得種,恆鑽其核。」

2. 人之族類。如:「白種人」、「黃種人」。《後漢書.卷一.光武帝紀下》:「南郡蠻叛,遣武威將軍劉尚討破之,徙其種人於江夏。」《後漢書.卷八七.西羌傳.東號子麻奴》:「詔拜前校尉馬賢為謁者,鎮撫諸種。」

3. 生命之延續。如:「絕種」。《晉書.卷四六.列傳.劉頌》:「及趙王倫之害張華也,頌哭之甚慟。聞華子得逃,喜曰:『茂先卿尚有種也!』」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三二:「胡鴻道:『冤屈!冤屈!他那曾嫁人!還是你家帶去的種哩。』」

4. 事物之類別。如:「兵種」。《字彙·禾部》:「種,種類。」《漢書.卷三六.楚元王傳》:「歆乃集六藝群書,種別為七略。」《老殘遊記二編》第七回:「你來得正好。你看我這花今年出的異種

5. 膽量或骨氣。如:「有種就別跑!」、「他做事非常帶種。」

6. 生物學之分類名稱單位。如:「界、門、綱、目、科、屬、種。」、「物種」。

7. 量詞。計數人或事物類別之單位。如:「兩種人」、「三種花色」、「各種情況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