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󴅮󴅪𣨱𣨷󴅥󴅜󴅤󴅩𥙯󴅣󴅒󴅔󴅨󴅙󴅠󴅞󴅡󴅧󴅦󴅟󴅚󴅢󴅘󴅕󴅛𥛔󴅗󴅝󴅖𧙹󴅓󴅭󴅬󴅫

說 明

正  字 A02902 示-09-14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害也,神不福也。从示,手寫字聲。(胡果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害也,神不福也。从示,咼聲。(胡果切)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手寫字」,部首計五畫。右半作「咼」:所从之「手寫字」,第三筆橫筆接右邊筆,與「骨」字相同,寫法參「咼」(B00327)字、「渦」字。
注  音 ㄏㄨㄛˋ
漢語拼音 huò
釋  義

1. 災害、災難。與「福」相對。如:「車禍」、「飛來橫禍」、「是福不是禍,是禍躲不過。」《說文解字.示部》:「禍,害也,神不福也。」《韓非子.解老》:「行端直則無禍害,無禍害則盡天年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七三回:「將軍受漢王厚恩,當與同休戚、共禍福,不宜計較官號之高下。」明.高明《琵琶記》第二○齣:「福無雙至猶難信,禍不單行卻是真。」《醒世恆言.卷一.兩縣令競義婚孤女》:「誰知命裡官星不現,飛禍相侵。」

2. 受難、受害。《晏子春秋.外篇.重而異者》:「是以鬼神不饗,其國以禍。」《後漢書.卷一一.劉玄劉盆子列傳.劉盆子》:「劉恭見赤眉眾亂,知其必敗,自恐兄弟俱禍。」

3. 為害、加害。如:「禍國殃民」。《呂氏春秋.慎行論.慎行》:「吾幾禍令尹。」《晉書.卷七六.列傳.王廙》:「兄抗旌犯順,殺戮忠良,謀圖不軌,禍及門戶。」《太平廣記.卷四二一.任頊》:「有一道士自西來者,此所謂禍我者也。」

4. 罪。《荀子.成相》:「罪禍有律,莫得輕重威不分。」唐.楊倞.注:「禍,亦罪也。」《史記.卷六.秦始皇本紀》:「上不聽諫,今事急,欲歸禍於吾宗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