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󴄞󴄛󴄗󴄘󴄜󴄝𥙊󴄕󴄙󴄚󴄖𨢵

說 明

正  字 A02896 示-06-11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祭祀也。从示,以手持肉。(子例切)

段注本:手寫字,祭󴂳(祀)也。从示,㠯(以)手持肉。(子例切)

字樣說明

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祭祀也。从示,以手持肉。楷書寫法:左上从「肉」作「手寫字」,中作一點、一挑;右上从「又」,作一橫撇、一捺,與「發」字上半不同;下作「示」,左撇、右點不與中豎相接。「察」、「蔡」、「際」等字偏旁同此。

注  音 ㄐㄧˋㄓㄞˋ
漢語拼音 ㈠jì ㈡zhài
釋  義

ㄐㄧˋ

1. 拜鬼神。《說文解字.示部》:「祭,祭祀也。」《論語.八佾》:「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。」《公羊傳.僖公三十一年》:「天子祭天,諸侯祭土。」《警世通言.卷一五.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「又過了兩日,是正月初五,蘇州風俗,是日家家戶戶,祭獻五路大神,謂之燒利市。」

2. 對死者致敬追思。南朝梁.任昉〈王文憲集序〉:「親加弔祭,表薦孤遺,遠協神期,用彰世祀。」唐.張籍〈沒蕃故人〉詩:「欲祭疑君在,天涯哭此時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六三回:「朝中自王公以下,准其祭弔。」

3. 小說中謂唸咒語以施用神秘武器。亦泛指施放、使用。《封神演義》第五四回:「不防土行孫祭起綑仙繩,一聲響,把哪吒平空拿了去。」

4. 敬拜鬼神或死者之儀式。如:「公祭」。《公羊傳.桓公五年》:「大雩者何?旱祭也。」漢.劉向《說苑.卷一八.辨物》:「大旱則雩祭而請雨,大水則鳴鼓而劫社。」《六部成語註解.禮部》:「大祭:皇帝薨後七七日謂之終七,應行大祭之禮。」宋.陸游〈示兒〉詩:「王師北定中原日,家祭無忘告乃翁。」

5. 泛稱慶典或活動。如:「雪祭」、「海洋祭」、「音樂祭」、「文化祭」。

ㄓㄞˋ

姓。如漢代有祭遵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