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𥘱󴃵𩚶

說 明

正  字 A02891 示-05-10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祭主贊詞者。从示,从人、口。一曰从兌省。《易》曰:「兌為口、為巫。」(之六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祭主贊䛐(詞)者。从示,从儿、口。一曰从兌省。《易》曰:「兌為口、為巫。」(之六切)
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手寫字」,部首計五畫。右半作「兄」︰「儿」上接於「口」,寫法參「兄」字。
注  音 ㄓㄨˋ
漢語拼音 zhù
釋  義

1. 祭禮主持人。《說文解字.示部》:「祝,祭主贊詞者。」《禮記.曾子問》:「祫祭於祖,則祝迎四廟之祖。」《莊子.逍遙遊》:「庖人雖不治庖,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。」

2. 主管廟內香火等事務之人。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「你可今晚先去,分付廟祝,教他來日早些開廟門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一五回:「只因累歲屯邅,遭喪失火,到此沒了下梢,故充為廟祝,侍奉香火。」

3. 祭禱詞。《禮記.禮運》:「脩其祝嘏,以降上神與其先祖。」《漢書.卷六三.武五子傳.戾太子劉據》:「為立禖,使東方朔、枚皋作禖祝。」《遼史.卷四十九.禮志一》:「閤門使讀祝訖,復位坐。」

4. 祈禱、祈求。如:「祝平安快樂」。《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下》:「面向西竺雞足山禱祝,求請法教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八回:「賢姪,當初令堂老夫人守節,鄰家失火,令堂對天祝告,反風滅火,天下皆聞。」

5. 慶賀。如:「慶祝」、「祝賀」。唐.杜牧〈春日言懷寄虢州李常侍十韻〉:「無計披清裁,唯持祝壽觴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五七回:「目今是薛姨媽的生日,自賈母起,諸人皆有祝賀之禮。」

6. 斷。《字彙.示部》:「祝,斷也。」《穀梁傳.哀公十三年》:「吳,夷狄之國也,祝髮文身。」《五燈會元.卷十八.空室智通道人》:「未幾厭世相,還家求祝髮,父難之,遂清修。」

7. 姓。如春秋魏有祝侘、明代有祝允明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