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󴂶󴂷

說 明

正  字 A02881 示-04-09
說文釋形 「祆」《說文》不錄,見於《說文》新附。
《說文》新附:手寫字,胡神也。从示,天聲。(火千切)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手寫字」,部首計五畫。右半作「天」︰「大」上作一橫,稍短,寫法參「天」字。此字為「祆教」之「祆」,音ㄒㄧㄢ,與「祅」字易混,「祅」字从「夭」,音ㄧㄠ,與此不同。
注  音 ㄒㄧㄢㄊㄧㄢ
漢語拼音 ㈠xiān ㈡tiān
釋  義

㈠ㄒㄧㄢ

1.「祆教」:宗教名。回教、基督教出現前,為古伊朗之主要宗教。現存於伊朗偏僻地區及盛行於印度境內帕西人中。約西元前六~七世紀間,由瑣羅亞斯德所創。奉波斯古經為經典。該教於六世紀約南北朝時傳入中國,但宋以後,中國史籍則不再提及。亦用於稱其教之神。大徐本《說文解字.示部.新附》:「祆,胡神也。」《集韻.平聲.先韻》:「祆,胡謂神為祆。」元.無名氏《爭報恩》第一折:「我今夜著他個火燒祆廟,水淹斷了藍橋。」亦稱為「波斯教」、「拜火教」、「祆道」。

2.天。揚州本《集韻.平聲.先韻》:「祆,關中謂天為祆。」

㈡ㄊㄧㄢ,ㄒㄧㄢ之又音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