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󳾛𥉕󳾜󳾚󳾙

說 明

正  字 A02810 目-14-19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童A02810〔矇〕也。一曰不明也。从目,A03537〔蒙〕聲。(莫中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童蒙也。从目,蒙聲。一曰不明也。(莫中切)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蒙」︰上作「艹」;下作「手寫字」,从手寫字豕,「豕」上有一橫,與「冢」不同,寫法參「蒙」字。
注  音 ㄇㄥˊㄇㄥ
漢語拼音 ㈠méng ㈡mēng
釋  義

ㄇㄥˊ

1. 盲人。《說文解字.目部》:「矇,童矇也。」《詩經.大雅.靈臺》:「鼉鼓逢逢,矇瞍奏公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四回:「先生,你這一番議論,真可謂之發矇振聵。」

2. 眼睛看不清。《說文解字.目部》:「矇,一曰不明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此泛言目不明,為別一義。」漢.蔡邕〈瞽師賦〉:「夫何矇昧之瞽兮,心窮忽以鬱伊。」

3. 昏暗不明。《淮南子.脩務》:「明鏡之始下型,矇然未見形容。」三國魏.曹植〈王仲宣誄〉:「會遭陽九,炎光中矇。」

4. 愚昧。《禮記.仲尼燕居》:「三子者,既得聞此言也於夫子,昭然若發矇矣。」《後漢書.卷七九.儒林列傳下.張玄》:「(徐業)與語,大驚曰:『今日相遭,真解矇矣。』」

㈡ㄇㄥ

1. 欺騙。如:「別說瞎話矇人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七.冤獄》:「矇蔽因循,動經歲月,不及登長吏之庭,而皮骨已將盡矣!」

2. 胡亂猜對或得到。如:「您就別再笑話我了!我能答對完全是僥倖矇上的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