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󳽹

說 明

正  字 A02806 目-12-17
說文釋形 「瞭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尞」:下豎筆鉤起,與「小」字同;上「大」之左右兩筆不穿撇、捺,寫法參「僚」字。按:本典收「尞」為「燎」之異體字。
注  音 ㄌㄧㄠˇㄌㄧㄠˋ
漢語拼音 ㈠liǎo ㈡liào
釋  義

ㄌㄧㄠˇ

1. 眼睛明亮。《周禮.春官.序官》:「眡瞭三百人。」《孟子.離婁上》:「胸中正,則眸子瞭焉。」南朝梁.劉勰《文心雕龍.知音》:「目瞭則形無不分,心敏則理無不達。」

2. 明白、清楚。如:「明瞭」。《朱子語類.卷一三七.戰國漢唐諸子》:「見得道理透後,從高視下,一目瞭然。」《蕩寇志》第三三回:「雖未出兵打仗,而戰陣攻取之法,瞭如指掌。」

ㄌㄧㄠˋ

遠看。如:「瞭望」。《三國演義》四○回:「孔明分撥已定,乃與玄德登高瞭望,只候捷音。」清.夏燮《閩淛再犯》:「是時我水師瞭西洋船大幫連檣內進,皆游涌而逸。」清.黃遵憲〈東溝行〉:「我軍瞭敵遽飛砲,一彈轟雷百人掃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