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𢑫󳸈󳸇󳸅󳷾󳸀󳸁󳸆󳷽󳸌󳸒󳸃𤿥󳸏󳸂󳷿𤿮󳸑𤿿󳸄󳸎󳸓𩈟󳸐󳸉󳸊𩊥󳸍󳸋𩋓

說 明

正  字 A02735 皮-10-15
說文釋形 「皺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左半作「芻」︰上下「勹」內作二「屮」,「屮」之末筆皆改作撇,寫法參「芻」字;右半之「皮」,中豎與下「又」相接,末捺改頓點。
注  音 ㄓㄡˋ
漢語拼音 zhòu
釋  義

1. 臉或皮膚因鬆弛而生摺紋。《玉篇.皮部》:「皺,面皺。」唐.李賀〈啁少年〉詩:「莫道韶華鎮長在,髮白面皺專相待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四回:「有一個秀才,穿件天青粗布的馬褂,二藍粗布的大衫,滿臉皺紋,躬身曲背的踱進店來。」

2. 物體有摺痕。《齊民要術.卷五.漆》:「若不即洗者,鹽醋浸潤,氣徹則皺,器便壞矣。」唐.張懷瓘〈二王書錄〉:「晉代裝書,真草渾雜,背紙皺起。蔚宗裝持,微為小勝。」元.張養浩〈山行〉詩:「花攲知雨力,水皺見風文。」

3擠壓、收縮。南朝梁.陶弘景《周氏冥通記.卷一.五月事》:「此人始入戶,便皺面云:『居太近。』」元.紀君祥《趙氏孤兒》第二折:「韓厥為何自刎了?必然走了趙氏孤兒,怎生是好?眉頭一皺,計上心來。」

︿
TOP